第九十五章(6 / 8)
卖身契归还之时,白芒就会翻几倍的飘到她身前。
最大的原因是她有了两个好帮手,就算是还了契纸,两人对药铺这么多年的感情,又如何能舍弃,定是尽心的留在铺中。
不知是罗溪玉命中带财,不缺金银,还是程老爷子的名头比想象中响,先是书院极为顺遂,不到两个月就开始赚钱,即使相继又收了些弃儿小乞丐,也无法抹去赚钱这个事实。
还不是一两个小钱,而是翻几倍的银子,毕竟孩子多,钱就如流水一样来,本钱却用不了十分之一。
接着是药铺,因为罗溪玉的本意是为穷苦人设义诊,药费减半容赊欠,为得是功德,却没想到,前因收留乞丐孩子,后又义诊,名声一下子打响,都传说程老爷子与儿媳妇是大善人。
虽然在京城发达,但还不忘老家的街坊邻居,处处照应,不是赔钱收留乞儿孩子,就是舍钱给穷人治病,一时间名头之盛无人可挡。
药铺都被踩翻了门槛,不仅价格公道,那些小童和大夫也不像其它药铺,能多要钱便多要钱,反而是能少吃一点就让人少买一些,能几块铜板治好的病,决不让你多花一块。
一时间不少老百姓都前来,每日人都络绎不绝,拿不起药的也来赊欠,等到手头丰足,再来还钱,如此药铺兴旺的很快不够用了,罗溪玉只得又买下邻边的铺子,又设了家专门为女子小孩开设的医馆。
这般一开设馆子,孩子倒罢了,因程老爷子就是书院的,书院里的孩子有啥病,直接就让人送了来,拿了药直接就回家,家长无不称赞,这样的学院简直不要太好。
吃得比家里还丰富,孩子都长肉了,且住宿一段日子变得勤快,字也认得多,时不时咬文嚼字几句能把人喜够呛,更重要的是,孩子只要有个小毛病头痛脑热的,都不用回去找家长,直接就送到药铺诊脉,买药都不用家长拿钱。
有的家长将钱送过去便送,不送医馆也不要。
这样的好环境,这样好的学院,谁家的家长不削尖了脑袋把孩子往里送。
而女子见医馆的主人也是位女人,且还是一个怀孕的女子,这女人总有共鸣,见了她肚子日渐大了,却面白如瓷,眼若泉水,皮肤细嫩丰润,唇不点自朱,哪里有一点怀孕女子的样子,反而美得让人惊艳,连一开始的面黄都没有了。
于是这城中怀孕的娘子,不由的到医馆请教,罗溪玉自然让人例了清单,孕妇最易吃什么?什么汤养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