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页:罗心渝(2 / 6)
的葬礼很简单,因为村里原本就没有多少人。父亲过世的时候,罗心渝并未多伤心,她最知道父亲的病情,他每天都咳嗽,还吐血,并且会因为疼痛而满脸扭曲。她想,父亲就这么走了,也属于脱离痛苦。只是在父亲的棺材被埋下的那个瞬间,她突然大哭,因为她那时候真正意义上的明白了一件事,她的父亲离开了,她的父亲死了,在这个世界上她或许真的只属于一个人了,再没有人会无条件对她好了。
父亲过世了,罗心渝跟了姑姑,因为姑姑是她唯一带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了。她能知道,姑姑并不想要她,但没有办法,她只有一个人了,如果姑姑不接受她,她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姑姑家同样不富裕,只是比她家要好很多。罗心渝一如既往的勤快,洗衣服做饭砍柴,她什么都做,只是害怕姑姑和姑父会讨厌着她。她也学会了很多,比如从不盛第二碗饭,所以在她盛饭的时候,她总会把碗里的饭压了又压。姑姑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她敢多盛一碗饭,姑姑的脸色就会很难看。
在罗心渝读小学时,第一次有了城里人的概念,因为老师总有城里的见闻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这片大山。那时候罗心渝想,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大山呢,这里有什么不好的?而她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不是想要报仇,不是想去城里,仅仅只是想成为商店老板,这里她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吃很多她喜欢吃的东西了。
罗心渝念书很刻苦,最初的原因只是这里的小朋友都认准了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就仿佛不努力学习的那个人,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她够刻苦,也够努力,成绩自然很不错。她的老师很喜欢她,那是一个长相平凡无奇的男子,从老师口中,罗心渝知道了更多关于外面的世界,那里车水龙马、五光十色,处处都是高楼,第一次,她很想去见识一下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小学念完后,姑姑和姑父就没有想过让她念书了。因为小学教育不收费,初中是要收费的,初中在很远的地方,只能够住读,那又是一笔花费。罗心渝很忧愁,而解决她忧愁的是她的老师,那个到这贫穷山村来支教的温和男子愿意承担她的所有花费。
念初中后,罗心渝更加努力了,她不想让老师的付出无法回报,她第一次的感觉到,唯一能够支撑自己走出大山的只有学习,只有这唯一的一条路。
初三三年的刻苦学习没有白费,她是最努力的,也是成绩最好的,当她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进入某个重点高中后,她把自己的成绩单交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