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疑是故人归(4 / 5)
老婆,也没人坐过,想来想去,那时候送你母亲去医院时,她就躺在后面。”
余俊心里似乎想到什么,他很感激师傅的真诚实在,“谢谢你,这个可不可以给我拿回去,或许,我父亲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母亲的。”
师傅是实在人,他说:“当然可以,我之所以来找你也是想着这可能是你母亲的遗物。当初的悲剧虽非我所愿,但我心里一直内疚自责,你们没有让我按规定的数额赔偿,真的是感激不尽。”
他说的是实话,一个靠拉货养家的人,怎么有能力担负起那些巨额赔偿。
再多的金钱都不能挽回已经逝去的生命,逝者已矣,罢了罢了。
只是没想到,还有这后续的事。
余俊将镯子寄回了老家,父亲看了之后老泪纵横,“我们都误会你妈了,也苦了笙笙和王昭岩。”
那个镯子是余笙外婆留给母亲的,代代相传,传女不传男。
一个镯子其实不值钱,只是那个年代大多贫瘠,怎么说也是一个黄金首饰,代代相传传的不是财富,而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希望下一代能比上辈人有福气。
当初余笙母亲出嫁时带了过来,后来就一直放在了箱底,除了父亲,余笙兄妹都没见过。
当初余笙打电话告诉母亲说自己结婚了,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直接挂了电话,余笙以为母亲是被自己气晕了,父亲也以为母亲生女儿的气。
后来,母亲一个人去京都时,对家里也没有任何交代,只说去京都看看孩子们。
现在看来,她是去给女儿送祝福去了。
听完父亲的解释,余俊长吁一口气的同时,心里万分自责。
当初他就觉得事情不该是那个样子,只是因为那时悲伤盖过了一切,没容他细究事情的真相。
那时候,母亲虽然对余笙和王昭岩的事情持反对意见,但经过余俊多次劝说后,她明明是有所动容的。
而且,最后一次跟母亲通电话告诉她王昭岩那么急着跟余笙领证的原因后,母亲就没再说什么反对的话。
余俊将这件事情第一个告诉了远在伦敦的余笙,他觉得妹妹和王昭岩的爱情有救了。
余笙听到这个消息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是厨房的调味瓶被打翻在地,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一言难尽。
她想哭,又想笑,那感觉像是身在地狱多年的人,忽然听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