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5章 瓜分战果 (2)(1 / 14)
儒家,太宗皇帝并没有说太多,只拿内史贾谊的例子,说:儒家的学说,几乎算是诸子百家的来源,说明其学说还是很重要的,但儒家士子大都喜欢夸夸其谈,只是偶尔能出现贾谊这样踏实肯干,不妄想着一步升天的君子。
在太宗皇帝做下这个评论之后,天下有很多把孩子送到儒家士子门下学习的百姓,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了另外学派的老师。
石渠阁会议结束之后的夏五月,太宗皇帝举行了第二次科举,在参加这次科举的九万多士子当中,儒家的士子有六万多人。
通过第一轮,得到‘可以任用为吏’认可的,总共有两万七千多人,但儒家士子只有四千多人。
通过第二轮,得到‘可以任用为一百石级别官员’认可的,总共有九千多人,儒家只有五百多人。
通过第三轮,进入殿试的,总共有七百人,儒家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太宗皇帝第二科取士的状元,颜回的玄孙颜异。
在知道颜异是儒家出身的士子后,太宗皇帝奇怪的让御史大夫去查,看颜异是否通过某些见不得人的手段通过考试。
最后,御史中丞送来了颜异在三轮考试以及殿试的答卷,其中前三轮都是满分,只有最后的殿试,被太宗皇帝亲自扣了五分。
于是太宗皇帝召见了颜异,将颜异殿试的试卷拿出来,问道:殿试的答卷,你为什么要写故齐悼惠王罪不可赦,但其所为不应该被天下的百姓知道?
颜异回答说:故齐悼惠王一门,连续三代都出了反贼,陛下废黜齐悼惠王的宗庙,也是应该的;但悼惠王是孝惠皇帝的兄长,陛下作为孝惠皇帝的子嗣,不应该把故悼惠王一门的事告诉天下的人。
太宗皇帝问为什么,颜异说:儒家的学说中,有亲亲相隐的说法,意思是作为亲人,应该帮犯错的亲人隐瞒错误,免得家族的颜面被丢失。
太宗皇帝反问道:那为了隐瞒亲人的错误,就应该让这个错误不得到惩罚吗?
颜异说:不是,这不是亲亲相隐,而是狼狈为奸,只有让人作呕的鲁儒才会这么做。
真正的亲亲相隐,说的只是隐瞒错误,保全亲人和家族的颜面,就像‘家丑不外扬’;但帮亲人隐瞒错误,只是在外人面前隐瞒,在官服面前,还是应该把知道的全都说出来,这样才符合君子的道德典范。
太宗皇帝终于开心的笑了起来,对身旁的人说: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