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慎言(2 / 4)
朝如今的物价水平。
1两银子官方标准可以换1000文,但是民间标准却是能换1300文。这兑换的价格还是不错的,在前朝战乱的时候,1两银子可以兑换2000多文呢!
而农民手里几乎是没有银子的,他们只有铜板,拿同样的铜钱能换的银子会变少。
在这里,一斤上好的猪肉也就是肥肉,也才25文钱一斤,1两银子都能换半扇猪肉了,那得吃到什么时候去啊。
如果各位看官还是无法理解的话,那可以换一种东西举例子说明一下。
大夏朝1两银子可以买2石大米,也就是377.6斤。而老齐家年产量6亩*200斤下等田产量*2季=2400斤,也就是老齐家年产量不过6两银子而已,这还没扣除交税的银子。要是叫了3成税以及各种杂税之后,能剩下一半3两银子左右吧。
可以想象,一两银子对于老齐家是有多大的外债了吧。这也从侧面说明,齐大山真的借了很大的一笔钱,他娘沈氏看病没少花钱。
怪不得在现代的时候,人们都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真是千古统一的真理啊。
现如今他老齐家是两样都占了。
哎,想到这里,齐詹大大的叹了一口气。
“你个小小孩童,没事儿学大人叹什么气?”
齐大山性子还算的上是乐观的,他很快脸上就没了愁苦的表情,变得斗志昂扬起来。不过他听见自家小儿子的叹气声,顿时好气又好笑的看着他说道。
“爹啊,你砍柴去卖,最好的情况下是每天都能赚6文钱,那么一两银子你得赚大约200天才能够。”齐詹仰头看着自己的亲爹,很是无奈的说道,“这么长时间,大伯母能等得了吗?我听说大福哥近期就要成亲的。”
“这个问题我想过了,能还多少就还多少好了。只要尽力了,想必你大伯母不会怪罪咱家的。”齐大山耸拉着肩膀回道。
他刚说完这句,突然间回过神来,立马低头看着自己的儿子,迫不及待的问道,“儿子,你怎么知道要卖200天呢?”
要卖多少天的概念,齐大山心里从来没有过,他没读过书不识字,更别提算数了。
他只有一个最笨的办法,就是每天赚完钱之后,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数数,这有时候还数不明白,总是出错呢!
毕竟古代的农民没受过教育,数百以内的数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