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6 / 8)
事而已,除了这些这些里长甲首胆大包天,危害满清统治以外,从宋朝一直延续下来的,只要考中秀才就能免除当前田地赋税,考中举人又能免除多少数目田地赋税等政策,经过怡亲王的调查,更是发展到了一个畸形的地步。
秀才倒是还好,虽然免除了自家田地的赋税,但许多秀才在考中秀才之前,家中也并不算多富裕,所以每个秀才名下被免除赋税的田产都不多。
虽然天下所有秀才拥有的田产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但比起举人、进士甚至那些官员,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从举人开始,因为其名下免除赋税的田产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数目,但他本人未必能买到这么多的田产,那怎么办呢?帮助自己的亲朋好友,又或者收钱后,将这些人的田产登记在自己名下免除赋税。
举人都如此,贡生进士与官员们拥有的特权自然更夸张。
怡亲王胤祥发现,通过这些“儒户、宦户”隐匿的田产已经达到一个天文数字,而每年因此而少缴纳的赋税,同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雍正穷啊。
康熙留给他的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国库更是已经空到连老鼠都不愿去光顾。
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发现有人和国库“抢钱”?
想什么呢?不至于要你把钱还回来,但以后再想要“抢”国库的收入,那必然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雍正与怡亲王胤祥很快议定,将所有犯
事儿的里长甲首等人抄家砍头。
但对那些儒户官员们,雍正却只能捏着鼻子放过他们。
毕竟,谁让那些特殊待遇是写进了法律的呢?
怡亲王胤祥有些担忧:“之前的‘摊丁入亩’本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对声音,陛下禁止里长甲首等人‘巧立名目招揽代纳钱粮,希图侵蚀’自然可行,但‘革除儒户、宦户名目,命其依例纳粮’是不是有些不妥?”
“臣弟并非质疑此事正确性,只是觉得……是否应当等‘摊丁入亩’这一政策推行全国之后,再推出这条法律?”
雍正性子本就急,他只要一想到自己将这条法律推辞几年,会损失多少赋税收入,便绝无答应的可能;更何况他正是最生气的时候,又怎可能容忍这些蛀虫继续偷吃国家税收?
雍正毫不犹豫拒绝了怡亲王胤祥的提议。
怡亲王胤祥看了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