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深海高歌13(4 / 5)
技术对接是个很严谨的事情,需要数据碰撞,思路辩解,往往是十几个人一起,拿着厚厚的文件一条一条核实。
很少有人会这么随意的去对接。
因为人的大脑精力有限,做不到精确记录每一个小数据。
“啊,对。”
骤然被小姑娘搭话,老李征愣片刻,然后说道:“是这样的,荷兰那边新出的欧斯特尔德小型船剩余阻力回归多项式电算程序,目前还没有通过国际定论,你是怎么想到用它来推算阻力公式的?”
钟蕾笑道:“我国现有的渔船阻力已经进入停滞期,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须要大胆尝试新的算法。”
好一个大胆尝试!
一句话,让老李整个人都跟着精神一震,包括他身后的科研团队成员,都开始认真听着。
“那C值呢?”
老李问出了这次技术对接的最关键问题:“你推算出来的C值只有1.274,开创了历史新低。但C值如此之低,怎么解决动力不够的问题,耗油量同样也不可忽视!”
“很简单,那就在其余地方继续优化。想要获得较好的推进性能,加大动力,就要用双速比齿轮箱,还得加大螺旋桨直径。”
钟蕾边走边掏出笔记本,在上面随意写下一组公式与数据:“我的预计是,这优化好的数据,相比于600马力SY817渔船,系柱拖力增加7.42%,拖网时拖力增加30.4%,拖速增加12.2%,而全年的平均燃油单耗相近。”*
这些数据,就仿佛刻在她脑海里一样。
几乎不用思考,信手拈来。
而她的这番话,让包括老李在内的研发团队彻底震惊。
“平均燃油单耗相近,这个真的能达到?”
“只要双速比齿轮箱和加大螺旋桨,就能解决动力推进问题?”
“拖力增加30.4!”
对于这群人的震惊,钟蕾没有直接反驳。
她将刚刚算出来的数据,以及勾勒出来的节点图递给老李:“数据不会骗人。”
小姑娘一边走,一边和老李等人做技术对接。
大量复杂的数据,以及专业名词从她嘴里说出来,显得十分轻松随意。
而科研团队的人则是将她围起来,时不时翻开手中带来的资料文件,一个个脸带惊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