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农无税(2 / 3)
的是财政分配问题,谁收的税归谁分配最不可取,这会造成极大的贪腐温床,无论是朝廷收的税归还是地方收的税都要由专门收税的衙门进行收税。收税打不管花钱,花钱的不管收税。
原则上来说地方上的税收分配原则是三七分账,上一级占三,下一级占七。比如一府之地有七个县,每个县的税收有三成是归知府衙门分配。
一个省有五个府外加三个直隶州,那么省里就能从每个州府里抽出三成赋税,用作省财政度支分配。
这是农业税收的安排,未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商税收稳步增长以后,我们还会逐步降低农业税收,直到有一天我们不用征收农业税收,也能维持国家运转,进行良性循环。”
“农无税!”唐三任与程芦山齐声惊呼。
“这不好吗?”
“陛下!臣不是泼您的冷水,这个目标定的太高了吧!就是先贤所说的大同社会也做不到农无税吧?”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可以呢,你我君臣若是在有生之年能实现了呢!”
“若是真能实现农无税,臣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这可是青史留名之事,煌煌史册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会记得这个历史时刻。臣作为参与者,与有荣焉!”唐三任激动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程芦山也是大声表态:“若是能达成这个目标,臣还在乎什么公平不公平,能参与进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政之中,已经是臣最大的幸事。”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官员对于青史留名有着热切的渴望,与青史留名相比财货真的不值一提。
激动过后,唐三任敏锐的发现若是真的实现农无税,士绅们依靠垄断土地获得话语权的作用便会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以工厂主、商人为代表的新兴利益集团,毕竟人家交税了获得话语权就是天经地义,若真如此这大明王朝今后的走向还真有些看不懂了。
“陛下!商人重利轻义,以商人为根基天下只会到处都是奸滑之人,时间长了肯定会是礼崩乐坏、道德沦丧!”
“朕今天跟你说的话,你们一定要记住,我们要建立的是工业国,不是商业国,我们需要的是大国工匠,需要的是有开拓精神的工厂主。
商人只是其中的点缀,从前商人掌握不了权力,今后也不可能让商人掌握权力。
这天下没有商人不行,无法做到货通南北,朕可以让商人富贵,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