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道路(2 / 3)
在紫禁城不让出京的想法,有这个想法要等到土木之变以后。
皇帝御驾亲征,京城由皇太子监国,皇太子还是个奶娃子,什么也干不了,所谓监国也只是一个象征,朝政之事由张太后垂帘听政,普通政务由内阁处置,遇到紧急之事八百里加急送往山东,由皇帝圣裁。
借刀杀人这一招历史上屡见不鲜,可是借来的刀能杀别人,也能杀自己。如何控制局面,既借了刀,又不留下隐患,很考验人的智力水平。
现在白莲教是很弱小,朝廷大军一推就倒,可是谁敢保证白莲教里不会出一个太祖一样的人物。
整个山东是死地,可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得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朱瞻基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命令孟瑛率领两万人马为前锋走水路,挡住反贼西去之路。
自己带着剩余的四万人马走新修的官道,这是大明第一条贯通南北直隶的交通要道,从宣德元年开始筹建,直到现在刚刚修到德州。
三年多的时间,只修通了七八百里,除了因为道路的要求太高之外,更重要的第一个原因是皇帝坚持不用徭役,目前活动在修路工地上的主要是囚犯。
这些囚犯都是所犯罪行不够死罪,但是又有极大的民愤。所以在锦衣卫在整个北直隶开始扫黑除恶的时候,这些青皮混混大部被抓,然后这些人就被卖给了工部,做为劳工使用。
吴中得到过皇帝的提点,道路修通之后,工部可以在道路上设卡收过路费。做为技术官僚,太知道一条通畅平整的道路意味着什么,这样一条南北大通道,每年来往的车马那是不计其数,真要设卡收费,用不了几年就能收回修路的成本。
由于这几年皇帝也不修陵,也不起宫殿,甚至连城墙都不修。工部除了定点检修黄河大堤之外,一年之中也没有什么事做。
正好有了修路的营生,这让吴中找到了奋斗的目标,为了想要加快修建的速度,吴中多次找皇帝希望能征发徭役,都被皇帝否决。
皇帝给出的意见是,想要修的快那就花钱雇人,早一天修通那就早一天得利。再说也不用全部贯通再收费,完全可以一段一段的修,修完一段,选择合适的位置建一座收费关卡。
原则上在经过河流或者山脉的时候,就可以设立一座关卡。所有关卡必须统一收费。行人不收费,只有骑马或者车辆收费。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已经修通的道路获得的收益可以继续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