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部分(6 / 7)
林琅呷了一口热水:“此话怎讲?”
“温文当年只手遮天,是因为天就那么点儿大。但是如今纸媒时代已经走到末期,新媒体时代开始了,温文就算即时做布局和调整,也不一定赶得上再伸出手遮住新媒体这片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这片天到底会有多大……所以,现在是一个特别的时期,找到风口并且稳稳地坐上去的话,其实温文也摁不死谁的。”
“可是图书市场不会随着纸媒时代过去而垮掉吗?”
“不会,放心。杂志会垮掉,但图书不会——纸质杂志出刊效率慢,内容实效性又弱。尤其是资讯类杂志,如今早就被各种行业属性的公众号、意见领袖等冲击到无法运营下去了。只有时尚杂志和《新影》这一类的严肃文学杂志还可以苟活一阵子。”
“这是为什么?”
“先说严肃文学杂志——受众年龄相对比较高。新媒体发展再突飞猛进,五年内……啊,三年内吧……也不一定可以彻底改变这个年龄层的受众养了数十年的阅读习惯。不过,比如一些青春文艺类的杂志,现如今基本上都已经开始在新媒体上做布局了。再说时尚杂志——这类刊物本身已经脱离了刊物的性质,变成了一种广告效应的‘高级’媒体,算是坐拥着新媒体无法取代的一些特殊性;但我觉得即使是这样,未来十年内这些时尚媒体也都会陷入‘线上反哺线下’的窘境,终究也会走到‘壮士断腕’的那一天……”
“那图书为什么不会像杂志一样被取代呢?”
“图书和杂志不一样。图书有极强的作者个人属性,因此连带便有了收藏价值。几年之内图书的传播性可能会大打折扣,但它在虚无感极强的新媒体时代,反而会更被注意到它的收藏性质——这是过分追求实效性的杂志所没有的性质。全社会的阅读习惯改变可能会导致图书的发行量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但图书的收藏属性被放大之后,搞不好定价还会越来越高呢。”
“懂了……也就是说新媒体的特性是高实效性和强烈的虚无感,所以在这个时代下:杂志这种原本追求实效性的品类会被甩开,但图书这种具有强烈个人属性的品类会被放大收藏价值。”
“没错。”学长点头,用一个简单的类比总结了一下观点:“就像谈恋爱:如果一个人喜欢你只是因为你好看,那么在医美日渐发达、‘好看’这个属性渐渐泛滥的时代,作为恋人的你极其容易被更替。但如果一个人喜欢你是因为你的综合能力——才华、皮囊、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