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6 / 7)
不同的音色,依然透着遮掩不住的铿锵坚毅。
而演奏它的,竟然是一个小女孩。
她可能十岁,可能更小。
扎着两只娇俏的小辫,专注于怀中比她还要高出几分的弦乐器。
她的演奏,远比之前视频里所有人都要深邃、广阔,不像是一位年纪小小的稚童,能够奏出的乐思。
但她每一缕长音短颤,都准确的表达出了《猛虎行》的主旨,甚至将那决不屈服于命运的乐思,奏出别样辉煌。
贺缘声站在原地,扶着座椅,努力倾听这曲从编钟转到二胡银弦上的汉乐府。
声声阵阵都与编钟敲响的音色截然不同,又完完全全的传递着冯元庆始终期望的旋律。
人立于猛虎之前,面不改色。
人制于野雀劝说,不忘初心。
一首承载着千难万险的咏志古曲,流淌在小女孩的二胡弦上,没有丝毫的违和。
贺缘声甚至觉得,这孩子是真的懂得《猛虎行》,也真的懂得冯元庆。
如幻觉一般的认同,抚平了贺缘声幻想中的怒火。
小女孩的演奏结束,她的眼睛明亮,脸颊稚嫩。
她说:“刚才我演奏的,是我看过冯老师的教学视频之后,学会的《猛虎行》。”
“冯老师没有见过我,但在我的心里,他依然是我尊敬的老师。曾经,我以为他是喜欢墨镜,想做一位年轻又时髦的音乐家,才会在教学视频里戴着墨镜上课。”
小女孩童音稚气未脱,却说得格外郑重。
“后来,方老师告诉我,这是因为冯老师的眼睛看不见了,才会用墨镜遮住眼睛,免得学生们太过伤心。”
她讲述起沉重的事实,仍旧有着孩童的天真烂漫。
那双漂亮的眼睛眨了眨,穿越了时光与距离,凝视着屏幕外的贺缘声。
“冯老师没有和我说过什么,但我一直想对他说——”
“我们的每一支弓,每一根弦,奏响您的乐曲时,都是您的眼睛。”
贺缘声的眼泪忽然流了下来。
时隔四十四年,他重新明白了冯元庆的感叹——
多好啊。
辉声长大了,会弹奏二胡了,多好啊。
高考恢复了,学生能读书了,多好啊。
这山这水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