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8 / 11)
拥有相似的模样,彰显着千年乐器流传至今的文化。
但他又看了看那些二胡,心里充满好奇。
冯元庆的二胡,明明是带回了国,怎么还有人不停的往学院送买回的二胡?
于是,他问道:“冯先生的二胡也遗失了?”
“没有遗失。”钟应勾起浅淡的无奈,“只可惜它原原本本的回国,却被烧毁了。”
轻描淡写的语气,他并没有说明二胡怎么样遭到烧毁,厉劲秋仍能感受那份忧伤惆怅。
冯元庆失明的眼睛,烧毁的木架、二胡,都是不可弥补的伤痛。
这一室的二胡高高悬于墙上,倒像是许许多多的人,愿意携手往前的象征。
幸好,钟应不是沉湎于悲痛的性格。
他笑着继续说:“所以贺先生为冯先生找到了一把品相极好的黑檀六角蟒皮二胡,后来传给了柏老师。”
“爷爷曾经帮忙修正过琴筒,也说那是一把绝好的民国乐器,不比冯先生原来的二胡差。”
不比原来的差,始终不是原来的。
可这想法只在厉劲秋心里过了一遍,不打算说出来。
二胡的文化底蕴远不如古琴、琵琶,起源于民间艺术,自然也遭了不少轻视。
厉劲秋收起一腔愁绪,感慨的端详乐器室里的二胡。
雕花头的、六角八角的、黑檀红木的。
平时看不出玄机的二胡,齐整整的摆放在一起,连厉劲秋这种门外汉都能看出区别了。
他分辨不出这些二胡的年代,却能感受到空气中燃烧的灵魂。
弦线上承载着音乐,音乐寄托着灵魂。
又在一代又一代主人奏响的旋律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忽然,他视线一掠,看到了空荡只剩固定架的墙面。
“这些空缺的呢?”厉劲秋问道,“是为以后进来的乐器,预备的地盘?”
钟应眼睛放光,说道:“是已经找到了新主人的乐器,留下来的空白。”
他抬手指了指其中一个空缺,“我的二胡,之前就挂在那儿。”
他跟着柏辉声学习二胡的时候,柏辉声甚至想将冯元庆的黑檀六角蟒皮琴传给他。
钟应拒绝了。
他是樊成云的徒弟,已经有了很多爷爷亲自斫制的古琴,再收柏辉声的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