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5 / 7)
钟应坐在那儿,想了想,说道:“等方老师跟熠熠的妈妈联系一下,我再去。”
“带琴吗?”
“应该不用。”钟应想到了周逸飞说的话,“她家里的琴够多了。”
第二天,钟应就收到了方兰的消息。
她已经和熠熠的妈妈说好,会由钟应替她教导熠熠。
“她说她认识你。”
方兰的精神显然恢复了许多,语气都带着一丝喜悦,“她还听过你在奥地利的音乐会。”
钟应有些惊讶。
奥地利那场纪念音乐会,邀请了众多幸存者后代与悼念者。
他却不记得有这样一位中国钢琴家。
“熠熠的妈妈叫什么?”钟应好奇的问道。
“于美玲。”方兰温柔回答道,“她是优秀的旅欧钢琴家。”
于美玲,斯坦威艺术家,维也纳音乐学院博士导师,著名旅欧钢琴家。
钟应在前往熠熠家的车上,随手一搜,都能见到这位陌生女士获得的各式各样荣誉。
长长的头衔、奖项,看得钟应眼花缭乱。
哪怕他不懂得西洋乐如何评定“大师”,也知道——
能被维也纳苛刻的《乐报》评论家们称为“欧洲舞台熠熠发光的东方明珠”,必然弹得一手好钢琴。
新闻里洋洋洒洒的赞美,都在夸耀于美玲的古典乐。
从贝多芬到肖邦,从经典到原创,她的指尖像是能够传递上帝的旨意。
钟应一边看,一边感慨。
曾经在沈先生笔下“手持单皮鼓细竹,敲响千年青铜钟”的于鼓师,后代竟然在欧洲的西洋乐舞台大放异彩。
只能说人各有命,无法预料。
再往后翻,他就见到了全新的通稿——
《天才与天才:隐姓埋名多年,他被誉为“莫扎特在世”“小贝多芬”,竟然是于美玲的儿子?!》
钟应觉得这两个名号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说过。
不过,莫扎特和贝多芬这样的名家,一到夸奖天才钢琴演奏家时,都会被抬出来成为噱头。
他也没多在意。
车停到熠熠小区门外,确实是僻静豪华的别墅区。
门庭仔细登记,才肯放行。
钟应一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