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争议 (2)(12 / 24)
深算的中年人。
但偏偏赵祯有的时候又特喜欢胡闹,做一些傻事,看起来又像一个贪玩的孩子。
“什么电什么流的,奴家倒没听懂,但建筑装了这个叫避雷针的东西,是不是自此以后就再也不怕雷击了?”
杨氏忙开口问道。
“是的小娘娘!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在屋脊的两头,装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上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同样能达到避雷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很多人都认为避雷针是十八世纪才发明的,但其实早两个世纪,中国的宫殿建筑师就掌握了避雷的措施。
“那官家为何不采用这法子呢?毕竟在哀家看来,这好端端的宫殿装一个那么大的绣花针,实在是太不雅观了!”
刘娥不停的摇头。
“大娘娘!如果改用第二种方案,那么施工的工程会扩大,而且花费会增多,眼下朝廷财政不宽裕,是故朕不想大动干戈,反正都是为了避雷,哪种方法最省钱,朕就用哪种方法!”
宫内的建筑已经有些年头了,贸然加上避雷针确实有些不雅观,但总不能推倒重建吧,俗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大宋的财政到了哪种地步,他不是不晓得的,前些日子,刘娥令人统计内藏库,清点完毕之后,内藏库所有物品加在一起折合钱不过二千万贯,要知道宋太祖在位时,一年可是最少攒五百万贯的,结果经过太宗和真宗两代皇帝的挥霍,只剩下不到两千万贯了。
要知道眼下大宋一年的税收可是近四千万贯,而内藏库只有这么点钱,如果遇到什么突发事件,是很难应付的。
“官家知道体贴民情,勤俭节约,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官家近些日子老是折腾工部官员,工部官员没少在哀家面前抱怨,官家日后也该注意一下影响,百姓是需要体恤的,但臣子说白了也是百姓,也是需要体恤的,官家可懂?”
刘娥心里清楚赵祯的折腾虽然都是些小事,但工部毕竟不是皇家的私有部门。
赵祯一听顿时有些不乐意了,他虽然不是像爱迪生那样的大发明家,但毕竟是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想要倒腾出一点科技感的东西来也是情有可原的,谁都没想到,他回到古代发明的第一件东西居然是马桶,因为他即便是皇帝,也受不了那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