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争议 (2)(7 / 24)
。
“既然如此,官家还有和不同见解,就当朝讲出来吧!哀家同众卿洗耳恭听!”
刘娥本是好意,好给赵祯一个台阶下,毕竟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就这么在一群大臣面前失了威严,她的脸上也无光,但没想到赵祯竟然不领情,索性便任由赵祯固执下去。
赵祯的大脑飞速的转动着,稍作思忖,方才出言道:“不得不说,茶官榷对于朝廷而言优势是很明显的,朝廷垄断着定价权和经营权,能获取绝大部分的利润,从而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然而长期累积下来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弊端!”
八大王赵元俨出言道:“敢问官家,不知是何弊端啊?祖宗之法的定制是为了让朝政得以平稳的运转,如果真的出现了重大的弊端,那么也就说明了祖宗之法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宋太宗赵光义九个儿子到赵祯即位后,只有两个还活着,一个是楚王赵元佐,另一个就是八大王赵元俨,他在朝中的威严很足,由他这么一说,众臣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赵祯很是感激地看了一眼这位八王叔,要知道八大王的忠诚度可是高达99点,显然无愧于贤王之称。
赵祯平复了一下心情,继续循循善诱道:“茶官榷带来的弊端主要有三点,其一,园户如果未能完成官府的配额的话,茶息还要照付不误,有此搞得一些园户入不敷出,只能靠贴田卖屋来抵偿,无疑增加了百姓从事茶叶种植的风险,太祖曾经三令五申,不得与民争利,朝廷此举显然违背了这一祖制!”
宋太祖有说过这句话吗?历史上当然是没有记载的,不错,这是赵祯瞎编的,为的是增加说服力,再者说也没谁去跟这句话较真,毕竟这句话听起来是那么的高大尚。
“其二,茶商们跟官府做交易,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而茶官榷的官员们多有拿陈茶当新茶来敷衍茶商们,加上大头都被朝廷给拿走了,茶商们获利颇小,继而从事茶叶买卖的商人逐渐减少,茶叶市场不繁荣,朝廷的茶税不可能多起来的。”
赵祯见底下的大臣们都埋头深思,知道自己说的话他们听了进去,继而又说道:“最后,朝廷虽然看起来是稳赚不赔,利润也是拿了大头,但众卿不妨想想,排除六务十三场的管理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损耗成本,还有打击走私的执法成本,细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市场不繁荣,茶叶自然会积压,而茶叶都是由官府先行收购的,这无疑又让官府增加了风险成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