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河西走廊(2 / 3)
熙河开边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夺取西夏左厢横山之地,切断西夏赖以生存的右臂,傍取熙河湟鄯之地,隔绝西夏与吐蕃的联系,从右翼边境压迫西夏,彻底解决西夏威胁,消除西部边患。
不得不说这一军事战略如果能实现的话,宋朝还真的有机会消灭西夏,但是宋军虽然占领了熙河之地,可一直未能有效的解决当地吐蕃人频繁的反抗作乱,因此大宋政府不得不在熙河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王安石变法期间,熙河六州的军事开支占据大宋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这对于连三冗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大宋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开支。
后来王安石变法惨淡落幕,保守派司马光执政,司马光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不管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披着猫的皮,全部打死,因此新法尽数被废除。
后来司马光又放弃了宋朝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熙河之地,因此司马光背上了大汉奸的罪名。
但实则不然,因为自宋朝定下重文轻武的基调之后,就决定了宋朝是做不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
最重要的是宋朝发现拿下河煌之地后,依旧无法消灭西夏,因为河煌之地经济十分薄弱,无法养活一支对夏作战的大军,一直都是从内地调拨大量物资支援,运输补给线漫长。而且西夏地理十分复杂,即便占据了河煌之地,宋朝依旧不能给予西夏有力的打击。
最主要的是宋朝五路大军伐夏,遭遇了宋朝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军事惨败,宋朝前后死伤近二十万,彻底丧失了消灭西夏的有生力量。
再加上,宋朝最主要的威胁依旧是北方的契丹民族,因此司马光执政后,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司马光不得以放弃了宋朝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熙河之地。
自赵祯登基之后,一方面裁撤整编军队,改革科举、限制恩荫,精简机构使得军事力量膨胀、行政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赵祯又成立了皇家商队,鼓励工商业发展,使得大宋的财政日益宽松,综合国力也是日渐增强。
赵祯来自后世,自然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自皇家科学院成立之后,大宋的武器装备都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且民间的各种水利设施也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又加上土豆、玉米、棉花以及大规模的推广占城稻等,宋朝的经济民生都大为好转。
本来赵祯以为对青唐吐蕃和对李元昊的作战要持续很久,但没想到这两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