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2)(11 / 26)
朵颐的模样,他们都觉得吴普和苏轼对这顿饭很不满意。
事实上吴普和苏轼态度都差不多,不一定要多好吃,啥都吃着挺香。
有改进的余地,不一定就是难以入口。
这一点都不矛盾!
吃过饭,吴普还得把猫霸狗霸们带回去安顿。
他把张正豪载回学校,才去宠物店接即将属于博物馆的猫猫狗狗。
猫猫狗狗被洗得干干净净。
就是眼神有点凶。
连看到吴普都开始龇牙。
显然很不满意吴普把它们弄来扎针搓澡。
世界上怎么会有喜欢洗澡喜欢扎针的猫猫狗狗?
不存在的!
反正它们不喜欢!
宠物店员工说:“它们可能不太亲人,平时得小心啊。”
吴普当然知道这些猫霸狗霸的脾气,平时它们在学校可都是划区而治,动不动来个不服就干的。他接到猫猫狗狗,开车回博物馆。
苏轼两人逛了一圈现代高校,心情还有点激荡。
回去的路上两人相约赋诗一首,抒发一下两人同游大学校园的感慨。
并且发到网上去和网友们分享。
经过一天的发酵,他俩的社交账号着实火了一把。
主要是有人拿他们的主页当例子,讲了讲古人的正能量追星方式。
那时候的人之所以把某个人奉为“偶像”,是因为对方的才华、品性以及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共鸣。
杜甫初出茅庐时遇到李白,李白正好黯然离开长安外出游历。
一个进长安,一个出长安,仿佛两个相似的命运在接棒。
李白在长安辗转多年,纵使才华横溢,纵使人人叹服,依然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那时候的杜甫不知道后来自己会有相同的遭遇,所以与李白、高适他们把臂同游时心情是快活的,对于这两位早已名扬天下的文坛前辈也是满心仰慕。
直至后来自己也经历了求仕无门的十年困顿,他才越发地了解李白当初走出长安时的心情。
他的诗中有了不平之气。
也成就了后世所说的“沉郁顿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