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5 / 7)
十七万字,想要死记硬背下来并不难。
不过科举考试,可不只是让你来默写,而是取其中一段或者一句,来做规范格式的命题作文,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八股文。
想要写好八股文,除了自己的理解外,还需要参考文宗大家的观念论据,比如著名的程朱理学,然后模仿古人语气“代圣人立言”。
用最简单粗暴的解释,所谓的科举八股文,简直就是考前人的“读书笔记”!
放在后世想要买什么高考练习册是很简单的事情,谁还没有过两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但是放在古代,不是书香世家或者富绅官宦,想要有个庞大,收藏这类“科举教辅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比较沈忆宸还算幸运,虽然被赶出成国公府,但至少还能在外院家塾附学,享受着古代堪称顶尖的教育资源。
目前沈忆宸需要做的,就是把这教育资源转换为实际成果,而没有外挂跟系统的帮助,那么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剩下自己的努力了。
“夫子说的对,还是得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啊……”
013 奋笔疾书
伴随着窗外几声鸡鸣,东方的朝阳逐渐升起,沈忆宸也睡眼惺忪的起床穿着衣服。昨晚上他可是真做到了秉烛夜读,直到凌晨两三点实在困得不行,才倒头睡下。
并且在读书过程中,沈忆宸还有个意外发现,那就是自己的记忆力好像强了许多。不说达到传说中的过目不忘,但只要经过几遍巩固阅读,就能把书本上的内容记个大概,学习效率相当之高。
思前想后究其原因,沈忆宸觉得可能是自己原本记忆力就不差,加上穿越后又多了另外一段记忆,相当于两个大脑叠加起来,所以达到了双倍的效果。
当然是不是真的如此,沈忆宸也无从考证,不过记忆力变强总比变弱好。
穿好衣服从房间出来,母亲沈氏一如既往的做好早饭等着自己。见到这一幕,沈忆宸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只能用一句诗表达: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能是因为昨天关于成国公话题的缘故,早上沈氏言语不多,只惯例的嘱咐两句,然后就目送沈忆宸出门上学。
沿着昨天走过的街道,今天沈忆宸的新奇感少了许多,当路过旧院秦淮河畔的时候,下意识的多看了两眼,那艘秋月舫依旧停在那里,只不过船头不见那位白衣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