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部分(4 / 7)
当然,这得前几个交卷才有这种机会,后面一窝蜂交卷的,就算是主考官想跟你聊两句,也没这个时间机会。
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国公朱勇会在离开南京之前举办一场家宴,为的就是让家塾学子们,在各级主考官面前留下个好印象。
可能就是这一眼之缘,决定你能否高中!
沈忆宸没有等待多久,很快一名举着木牌的兵役,就朝着他走过来。而木牌上面有一张白纸,上面就写着这次县试的考题。
第一题四书题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第二道四书题为: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第三题五言六韵诗作,并没有出题要求,考生们可以自由发挥。
不过这个自由发挥只是对于内容而言,而不是对于格式,必须得按照五言六韵的规定,并且还要以古人诗作或者成语为题,所以才被称之为试贴诗。
沈忆宸看到这两个四书题后,立马在草稿纸上面誊抄下来,不然等下忘记题目了,还得等兵役举牌再走一圈。
于是乎,沈忆宸穿越回大明朝的第一场科举,就这么开始了。
049 可为案首
沈忆宸誊抄之后,就把目光放在了第一道考题上面: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这道题是出自《论语·颜渊篇》,全文内容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出题官截取了最后一个回答中的片段,这也是古代八股文出题常用方式。
相对而言这次出题已经算很照顾考生了,至少截取的片段是完整的。要知道很多考官出题,这里凑两个字,那里凑两个字,整出一句连读都读不太顺通的考题。
这种阴间考题,也被称之为“截搭题”。
这段对话全文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就是鲁哀公问有若:“年成歉收,国家备用不足,该怎么办?”
有若回答:“为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
鲁哀公说:“十分抽二都不够用,还去实行十分抽一?”
有若回道:“如果百姓用度充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又怎么会用度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