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部分(4 / 7)
剩下北方以及京营还勉强能看看,战斗力也是下滑的很厉害。特别在正统十四年,明朝大军将会遭遇一场灭顶之灾,以赵鸿杰的性格及体魄,能不能活着从关外回来都是问题。
但在科举这条路上,赵鸿杰更是走绝了,进学这么多年连蒙学内容都没有学扎实,比从军更不靠谱。
最好的结果,无非是他爹赵同知高升,看能不能恩荫个监生的功名。关键赵鸿杰是个庶子,他家兄弟又众多,恩荫也没这么多个名额。
沈忆宸仔细思索了一下,既走从军这条道路,但又不用打仗危险系数偏低的。
很快沈忆宸脑海中灵光乍现,想要了一条符合要求的道路,只是能否让赵鸿杰适应,他就心中没谱了。
“赵鸿杰,要不你从军入南北镇抚司如何?”
“锦衣卫?”
听到镇抚司的名号,赵鸿杰立马想到了锦衣卫这个名词。
明英宗正统时期,正好是处于锦衣卫权力上升阶段,职权范围开始扩大,能够直接向皇帝上奏而不通过其他部门,成为了完全体的天子亲军。
但问题是在民间锦衣卫的名声并不太好,特别是北镇抚司所管辖的诏狱,素来有残害忠良之名。去年传的沸沸扬扬那个翰林学士刘球,不就是死在了诏狱之中吗?
“嗯,锦衣卫。”
“这个……这个也不太适合我吧?”
一想到诏狱中行刑、处决等血淋淋场景,赵鸿杰就不由打了个哆嗦。别看是武将子弟,他可真没那个胆子。
如若有的话,也不至于被李达鄙视这么久了。
“要是害怕,可以进入南镇抚司,主管法纪、军纪、监察之责。”
沈忆宸自然也明白赵鸿杰的性格,北镇抚司那些厂卫手段,确实不太适合他。
相对而言,南镇抚司锦衣卫更类似于“宪兵”,后期更是成为了闲职,基本上没多大问题。
当然从私心上面来讲,赵鸿杰要是入了北镇抚司,未来在特务机构中拥有自己相熟的老友,带来的帮助简直不可估量。
但沈忆宸不会把自己的朋友当作棋子一般来布局,因为这种人一般到最后都会众叛亲离,无一人可信。所以选择权依然在赵鸿杰手中,未来的路该如何走,还是要由他自己做决定。
“我知道了。”
赵鸿杰并没有说出自己如何选择,而是在说完知道了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