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部分(6 / 7)
么的,再让阿牛跟着我也不迟。”
沈忆宸只好委婉拒绝,自己一个童生在功名上八字都没一撇,哪来的经济基础养随从跟班这类的。
最起码得等自己考上举人,别人尊称为一声“老爷”,才有这个资格吧。
听到沈忆宸接连拒绝,杨大婶脸上表情有些失望,她还以为沈忆宸取中后,就跟那些官人老爷一样,需要一大堆随从前呼后拥的伺候着。
现在看来,好像跟以前没多大区别。
不过杨大婶也不是趋炎附势之人,最多带点市井思维,沈忆宸发达了她可以沾点光,没变化也不至于揶揄低看一头。
所以很快就恢复如初道:“那看来是婶子想错了,忆宸你就好好读书,以后别忘了婶子就行。”
“不会的。”
“忆宸,有需要就叫我。”
曾阿牛也是拍拍胸脯,丝毫不在意沈忆宸没有帮上忙。
“好。”
送别了邻居,沈忆宸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关上小院大门。
以前对于远亲不如近邻这个词,没有多大的理解。现在看看,成国公府那一群自己“血亲”,可能真的还不如左邻右舍有感情。
喧嚣结束,一切都回归于平静,沈忆宸回到自己房间,认真翻阅起《尚书正义》。
随着府试被当堂取中,无论最终排名如何,自己都已经获得了参加院试的门票。
院试按照惯例,一般都是在五月中旬开考,具体时日会根据每年筹划不同,而稍有调整。
不过无论怎么更改,都一定会在五月内举办,这也就意味着,沈忆宸最多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就将迎来一场更大的挑战。
因为相比较童生这种读书人的虚名,秀才才属于真正的科举功名,让考生的社会阶层实现了跨界,正式踏入了士大夫行列。
烛光闪烁,伴随着窗外的虫鸣蛙叫,南京城另一端的府衙内,府尹李敏正与两名同考官在审阅府试的考卷。
相比较之前县试的数千份试卷,府试数量降低到了五分之一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阅卷量减少了。
因为府试毕竟经历过一轮筛选,不会出现那种破题乱七八糟,随便瞎写一通的考生。所以每一份试卷,至少得认真的看上两眼,避免沧海遗珠的情况发生。
不过筛选一轮也带来了便利,那就是各县案首以及优秀考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