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一个世界 古早出轨军婚文里的女配(1 / 4)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言语朴素却真挚。宋依云循着原身的记忆,把读书时代的故事娓娓道来。
临河村不大,没有村小。到了可以读书的年纪,她看到同村的男孩子抱着书拎着米去隔壁村小读书,一时好奇,跟着父母吵闹着也要去读书。因为年纪小不懂事,她吵闹的声音太大,被路过的叔叔婶婶听到了责骂她“一个丫头片子不老老实实洗衣做饭割猪草,下地干活,帮你爸爸妈妈带弟妹,想什么读书?读书是你女孩子能做的事情吗?一群男娃娃读书,你个女娃娃站里面,知不知羞耻!”
被叔叔婶婶用这般凶恶的言语辱骂,她忍不住哭泣着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幸好她的母亲没有跟着众人一起说她,只是说你想读娘就让你读。
读书好啊,好在哪里呢?
最明显的是学会算数后,看得懂钱,买东西也能转的过来弯儿。赶集的时候,她母亲在一个摊贩那里买了许多东西,喊价是总共九块六毛,那人不想要母亲那一毛一毛的零碎钱,让母亲给他十块一毛,他找个整的五毛。母亲气呼呼地指着卖东西的人骂他是骗子,不要脸,九块的东西要收她十块钱,拉着她就打算走。这是很简单的算数,哪怕只读小学一二年级,都能够算明白这笔账。造成这件事的原因总得来说有两个,一个是家里常年父亲管钱,母亲接触钱的机会少。再一个就是扫盲班开设时间在母亲已经成婚生子时,家里琐事成山,根本抽不了身,只上了两天课就没去了,基础教育没有落实。
从那之后,她更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很可惜,读到了初中,家里的条件水平已经不允许她继续读下去。
“我会在农忙间隙看书,因为我渴望知识,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在书里我可以看见北国风光,听见大海呼啸,闻见莲花暗香……我想读书,我渴望读书,我想走遍世界重新认识世界。如果有这个机会,我愿用生命与之交换。”
原身真的是个很美好的女生,宋依云写的这些,都是原身埋藏在心底,最真诚的渴望。
在信的后半部分,她感谢祖国给了她读书的机会,感谢主席同志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理念。这句话是她继续读书,朝着众人为她规划的路线逆向而行的无限勇气。
“我的生命,不止是一个小家庭,一个男人,一个孩子,和无限的家庭琐事。”
这句话是感谢信的结尾,更深的内容她没再写下去。因为这一句话,已经注定在这个时代离经叛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