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福种崔教授看着新做出的样品,……(2 / 3)
,崔教授就差睡到地里了,这几天整日在麦地里带人找麦穗做记录留种。
家主府名下的农庄的麦田都种了这个种子,这是大事,时知必须去帮忙做记录还有称量时打掩护。
清河郡在家主府名下的庄子有十几个,光种小麦的田地就五百多亩,这些粮食总数很庞大。
崔教授和时知分别带人到每个庄子都抽了几个等级田地称重,最好的田产量在三百八十斤左右,最次的二百七十百斤左右,平均亩产三百二十斤出头,清河郡出了“良种”的消息也在小范围传播。
种的多了自然瞒不住别人的眼睛,但具体数量只有崔教授和时知清楚。
小麦入仓时,时知收入空间一部分,除了要猥琐发育外,也是为了方便长久保存。
有了今年的数据,崔教授心里有底多了,他打算把空间另一种种子流出去,根据如今的耕种方式产量大约在亩产二百斤左右,“神农六号”产量有些“不正常”,亩产一百斤到三百多斤,太引人注目了,总要给人一个缓冲。
但这足以让清河郡的百姓高兴了,尤其是农人们,他们很多都听说了崔家种出来了“福种”,能让小麦亩产提高一倍,各地地方官也都派人打听具体“换种”的事。
崔家表示清河郡的百姓第一年的“福种”的兑换等量即可,也就是说你拿一斤麦子就可以换一斤种子,崔氏发出消息,每个县或者镇可以派几个代表过来换,因为要限量所以得带着可以证明身份的文书。
一时之间东武城热闹了起来,清河郡各地得到消息的都派了人过来,甚至有几个县是地方官亲自带着农人代表过来换种。
渐渐的整个桐州也传遍了,崔氏放出消息,今年种植不多,得等明年才能给外地的人换种,但外地换种的条件却不能和本地人一样了就按照正常换种的比例兑换,这也算给同乡的福利。
崔氏在换种时把崔教授传授的耕种方法也传了出去,并且表示耕种“福种”的农人明年可以自由跟别人换种,这样能更快扩大推广范围。
一时之间崔氏“仁善”的名声在清河乃至桐州达到了新高度,百姓原本对世家的畏惧,都添上了几分真心的敬意。
崔氏耕种发现了“福种”这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清河郡郡守亲自来拜访崔教授,话里话外都是要上报朝廷给崔氏请功。
当然了这也是算他的政绩,可惜崔氏名望地位都不是他摆布的,不然可操作空间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