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一更(4 / 4)
崔汶今天也跟着过来当见证人,他乐呵呵道:“阿蓁说得对,大家好好商量一下,可不能伤了和气。”
“真就十个名额啊,不能再通融通融?”有些族人问道。
时知对这事儿坚持:“十个名额是极限,家主府的生意有自己的章程,若不是念在同族份上,这十个名额也是没有的。”
看时知冷了脸众人又不敢多说什么了,他们确实怵自己家这个灶女。
看着众人老实了,时知缓了缓脸色道:“其实大家也不用着急,想来能到这里谈生意的也不差这两万贯,那么我就再加个条件,这两万贯要换成同等价值的地契。”
地契?这是什么说法?
时知看着不解的众人解释道:“如今家主府养着那十几万人马每日的粮食消耗不说在坐的心里大概也有数,我跟诸位也交代句实话,家主府如今最缺得不是钱而是粮,这琉璃作坊原本就是拿来跟江南大族换农田的。”
江南如今农田价薄,一亩上好良田卖不上半贯钱,就这样想找人买还找不到,毕竟是兵荒马乱的年月。
崔氏这会收田,其实是个大胆又冒险的决定,若是守不住江南,那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换个想法,崔氏已经起兵,要是有一日守不住江南,那桐州又能守住几日,到时候留着家财怕也没命花。
用田产入股这件事其实很多人是不能接受的,在农耕社会田产是代表这“祖业”和“根基”,当然那是太平世道的想法,乱世一起这些带不走的东西就不如金银拿在手里放心,反正只要有钱以后太平了还能再买。
所以时知这个法子去江南的确很容易行得通,但在桐州就不太一样,这里一直太平着,所以卖田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
“我愿用田地入股。”
开口得是崔炎,他在辈分上是时知的伯父,他家是崔氏家业做得最大的一房,算是除了家主府最有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