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二更(3 / 4)
样的机会,怎么可能再让世家浇灭。
至于崔氏治下那些世家?不好意思,不把崔氏那些收藏弄到手之前他们也不会吱声的,再说了他们敢吱声吗?
论名望、地位或者武力值,崔氏一根手指头就能戳死他们,别看郑氏、荀氏那边叫得欢,你换个境遇试试,说不定比他们还怂。
口水战氛围越来越浓烈,时知看着挺热闹,觉得必须得让大家尽兴啊。
淮郡
今日是淮郡各书院的休沐日,哪怕不是家住本地的学子也可以出门上街,只要在明晚前挂锁之前回去就行。
王十六郎与同窗约好一起去王家看时知送他的生辰礼,几幅珍贵的前朝名画让他爱不释手和同窗说了有大半个月。
几人也没下山后先坐马车进了城,然后路过最繁华的街道时听到众多叫卖声原本只当平常,可其中一个声音还是吸引了车内人的注意力。
“启智月报……时事消息、文章点评……一份报纸只要五文……”这东西让几人都起了好奇。
十六郎掀开车帘对下人吩咐道:“去看看那是什么,买一份回来。”
很快一份“启智月报”就出现在了十六郎面前,他和几个同窗围在一处研究起来,不久几人就入了神,原本要看书画的心思都忘了。
这样的情形不止出现在十六郎他们几个身上,今日上街的文人学子几乎都发生了同样的状况。
“报纸”一共四个板块,分实事、民生、杂谈、科普四块儿。
上面登录的内容,除了各地发生的大事消息、民生杂谈、科普趣闻是报馆人员负责收集,其余时事点评文章都是向和崔氏交好的一些大儒或者退休文官征集的投稿,当然报馆根据字数付了丰厚稿费。
为了做这个报纸,崔氏的造纸坊好几年前就开始研究适合的纸张,书局把活字印刷技术改版几次,终于找到合适的金属材质使用时知配置出的油墨,成功印刷出这种“报纸”。
“报纸”一份儿五文钱,一月出两期,并且长期包年订阅者提供送货□□,同时在崔氏治下各大州府发售。
第一份月报只印了两千份儿在江南各大城市试水,但谁都没想到“报纸”在问世后迅速售罄,负责报馆工作的人有些被吓到,他们还以为怎么也要卖几天呢,
这种新奇的事物,最开始是在各书院学子之间流传,他们年纪轻好奇心也重,平日里喜欢高谈阔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