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二更(3 / 4)
活习惯还是思想面貌会受到巨大冲击。
荀延立国后集权力度不断增强,对各种思想的打压和把控也比大良末期严格的多,从某些方面来说楚国的儒生地位和话语权在直线下降。
当他们来到江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新世界,不可能不触动,尤其是江南这两年民生全面复苏,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发展都上了历史新高度,那些学子但凡有点心气就知道要上进。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实往往都是很残酷的,他们在华国见到、学到的东西回到楚国后大部分还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这种痛苦另一个世界的很多有志青年都曾经品尝过,到那时候他们就会明白,华国拥有时知这样的统治者才是新世界变革的倚仗。
那时候荀皎的机会才能真正到来!
这一局棋时知已经下了七八年,她很期待这未来这几批学子回国后的表现,为此她甚至不介意把华国如今最先进的教学知识和思想传授给他们。
事实也正如时知预测的那样,在经历过最初的不适应和抵触后,绝大多数楚国学子都开始疯狂吸取华国书院所传授的知识,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部分人开始观察华国那些先进的器具设施。
等待了一段时间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华国虽然被“牝鸡司晨”,可这里无论是教育还是繁荣程度都在飞速发展着。
天下初立,楚国也算得上政通仁和,可与华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随后危机意识一下子就出来了,这才几年啊,再这样下去以后还能有楚国荀氏落脚的地吗?
能被派来学习的学子全都是荀延和赵五娘精挑细选出来的,论忠诚度他们绝对合格,所以触动以后思考的就格外多。
而在这时候荀皎就恰好出现在了众人视线眼前,这个长公主成为司长后不但悉心给他们初来者介绍在华国生活要注意的事项,而且很积极的帮他们争取各种珍贵的学习和观摩机会。
这让很多学子都深受感动,身为嫡公主和亲已经是为楚国做出巨大牺牲,身处华国依旧心系楚国社稷,任谁都再说不出“女生外向”这样的话。
随着越来越多的遣华学子写信回去描述在华国的所见所闻,荀皎十五岁提前结业时,荀延下诏让他这个出国留学八年的女儿暂回楚国“备嫁”。
“事情比预估的快了几年,但你已经可以去尝试一下了。”时知看着个头已经和自己一般高的荀皎心中不是不感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