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3 / 4)
钱。
于奶奶把一个小背篓拎了过来:“这里面放着两罐咸菜炒扁豆、10个咸鸡蛋、一罐萝卜干、两罐蒜头烤土豆,可以放在火车上吃。”咸鸡蛋是于奶奶腌制的,家里没有鸭蛋,就用鸡蛋了。说起来,于家人也很少吃到咸鸡蛋,因为一则鸡蛋要去供销社换钱,二则腌制就这么一小个,不够吃,还不如放蛋汤。
于笑背着书包,再背上小背篓:“奶奶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到了下乡的地方,我就给你们写信。”
于奶奶点点头:“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就写在信上。”
于笑点点头:“我知道的。”
于大伯道:“走吧,牛车在外面等着了,再不走会来不及的。”于大伯则背着她的两条棉被,拎着她的衣服行李,今天他给于笑送行,就送到火车站。
于奶奶也怕耽误于笑的时间,就不说什么了:“走吧。”
于家人看着于笑和于大伯上了牛车,大家纷纷去上工了。
一个半小时后,约莫八点半,牛车到了县城门口,然后于大伯和于笑下了牛车,还要走路去火车站。
火车站门口,有人举着一个木牌子,木板子上写着三个字:知青办。那旁边还围着好几个人,大家都背着东西,旁边还有不少的行李。在雨天比较多的11月,好在今天天气好,不然这行李淋湿就麻烦了。
于大伯和于笑来到那些人的旁边,于笑对举着牌子的人道:“同志你好,我是下乡的知青。”
那同志是知青办的工作人员,他点点头:“旁边等着,九点钟出发。”
于笑哎了一声,就在旁边等着,又对于大伯道:“大伯,你先回去吧,地里要紧。”
于大伯道:“不成,等你上了火车我再走,这大件的行李你拿不上火车。”
于笑一想也是。
旁边的知青们都各自站着,大家都没有打招呼。于笑有原主的记忆,知道这次下乡的人中,没有和她一个地方的同伴,所以她也没有打招呼,反正以后都不是一处的。
快到九点的时候,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开始点名了,点好名字,又叮嘱:“杨乐第 八节车厢、张国民第 五节车厢……于笑第 二节车厢……”
这么多知青,都是去不同地方搞建设的,所以安排的地方也不同,当然,也有相同的地方。
等火车来的时候,于大伯背着行李,带着于笑上了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