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番外2(4 / 7)
一群人聚在一起,义愤填膺地对陈皎大肆批判。
这很正常,陈皎在科举变法一事上便得罪了许多书生,在他们口中当然落不下好。
她站在书坊角落,双手背在身后,听一群人高声唾骂自己,心情倒也还算平静。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面对这种声音。若说从前她会愤然反驳,次数多后也就渐渐习惯安静以待。
孙大人是近两年进礼部的臣子,也是陈皎的手下。他陪候在旁,见此汗水都要下来了,恨不得亲自上前踹一脚那些书生,叫他们住嘴。
同行的李大人和余大人等人则是在暗中看笑话,他们也对陈皎这些年的动作很是不满。自己无法开口,此刻看陈皎被骂也算是一件乐事。
书生们一无所知地辩论,围观众人种有人紧张,有人后悔。
于此同时,又有其他人站了出来。
“尔等迂腐!股文弊端深重,不重学术不看经纶,凭着一篇股文便提拔为官,长此以往选了多少昏庸之人。若股文长久不废,势必动摇我朝根基!”
“节度使拥兵自重,若不削兵,恐怕还未等到你说的外敌来犯,他们便先反了!”
“女子为何不可读书?在家读和在学堂读又有何差别,这便成你的耻辱,你干脆叫你娘别把你生出来算了!”国子监如今亦有女学生,听此也愤然出声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们可谓是胡搅蛮缠!”
针对陈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一群人吵得激烈。
“陈皎不过是玩弄权柄的奸臣!为国为民一事上,她甚至不如王将军!”
“两人身为知交好友,一位守卫边关抵御外敌,一位在朝中恣行无忌,可悲可叹!”
他们口中的王将军便是王时景。他游历三年归来,投笔从戎去了边关建功立业。
王时景回长安后,难免与众人谈到这些年游历的新鲜事。提起他是否遇见曾经期盼的江湖侠义客,他却是轻描淡写道:“大多都是些鸡鸣狗盗之辈。”
如今是清平盛世,有些人行小人之事,居然也敢自称是劫富济贫的盗侠。
王时景对此失望不已。他一路走走停停,后来去了边关。
当朝已算安定,边疆却仍有许多外族犯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挑中某个边关小镇肆意掠夺,抢完便跑动作极快,附近镇守的将士甚至来不及赶到,长此以往只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