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新朝(2)(2 / 5)
一职单独提了出来,设御史台。专掌弹劾纠察,直接向天子负责。
任何时代的监察部,最大的用处就是成为统治者的耳目和皮鞭,以防官僚徇私舞弊,蒙蔽圣听。不过立国之初,寥寥几个州郡,尚可一手掌控。御史台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武器,让那些利益有纷争的世家,先自己撕咬一番。这手腕是有点弄权,但是对付世家,不玩点心眼简直是自寻死路。
张宾会意颔首:“门下省可要再增些僚属?”
门下省现在由郗鉴掌管,负责对天子诏书进行复核。而郗鉴是个士族,就算忠心,也是有阶级属性的。若是偏向世家,诏书“封驳”退回中书省的概率就会增大。增加僚属,尤其是位卑的“给事中”,可以平衡两边的势力。
梁峰沉吟片刻,终是摇了摇头:“世家还要安抚一二。”
他不太清楚古代政治机构的演变,但是把三省六部制对比他熟知的那套东西,还是能画出个轮廓。比如替代宰相制的三省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换个说法,就是中书、门下等同于全国人大,尚书省以及其下六部,就是国务院和下属各部委。
政策的制定、执行分开,能有效避免权臣出现。门下省的封驳之权,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皇权。如此一来,把独相变成群相,可不就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了?甭管权力运行是不是真的如此,姿态总是有的,且比西晋的八公制更为诱人。因而世家才会乖乖上钩,登上这条贼船。
政治角力,强权的作用有限,终归还是制衡和妥协。
张宾这一问,其实也是在试探。见天子没有因恼怒失去理智,便笑道:“陛下勿忧。只待奕将军凯旋,朝中自然为之一清。”
这话一点不错。身处乱世,唯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一切。只要幽州能打出个漂亮仗,那些士族就会暂时收起爪牙。
心头一松,梁峰颔首道:“待剿灭幽州贼寇,再开一次恩科好了……”
他从不担心幽州战况,只盼那人能早日得胜归来……
※
塞上,正是水草丰美的时节。不过今岁,辽西段部可没有牧马南山的闲情逸致。数万敌军披坚持锐,策马幽州,就算是勇悍无比的段氏鲜卑,也要为之胆颤。
蓟城已失,段部只得在辽西的家门口摆起阵仗,迎战来敌。
“将军军威如此之盛,令人叹服!”骑在马上,拓跋猗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