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河山(4)(1 / 5)
六十万大军,自然是个震慑敌人的数字。赵国实际出动的步骑和水军总计也不过十二万。加之运粮船和沿途粮仓的设立, 后勤役夫数量人数大减。总兵力在三十万上下。
这数字, 对于灭国战而言, 是少了些。但是对极为脆弱的东晋政局,仍是个无法撼动的数字。
王敦哪敢怠慢?立刻调兵, 北上淮水一线御敌。他的反应并不算慢,然而调动大军需要的粮秣和人力却万难筹备。前线还未布置妥当,赵军的战舰就驶过了淮水, 寿春守将举城献降!
“献城?我十几万大军殿后, 那贼奴竟然就献城了?!”刚刚领兵出了建邺, 就听闻这等噩耗,王敦气得暴跳如雷。
“丞相。寿春失守, 淮南危矣!不如固守长江, 以水师拒敌!”下面僚属立刻谏言道。
虽然这次赵国派了上千艘船, 但是北人毕竟不善水战。能过淮水, 不过是守军投敌。若是在长江布起防线,敌军未必能攻入江东。当年东吴不也以水军数次退北地雄师吗?
这是现下最好的法子。王敦身为名将, 怎会不知?于是咬了咬牙, 他压住兵马, 不再北进, 而是屯兵濡须口。濡须口乃当年东吴拒曹魏之要塞, 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不知修筑了多少工事。即便曹军势大, 也只得无功而返。
除此之外,建邺东侧的京口也布下了舰船。此处有邗沟,可自淮水入江。就算连年战乱,河渠淤堵,未必能过大船,也必须防备。守住了两处江口,就扼住了长江咽喉。武昌还在自家手里,赵国水军想自荆州沿江而下都不可能。难不成他们能靠舢板游过长江吗?
数万水军齐动,驻于江上。晋国厉兵秣马,准备迎战。然而深入敌境的赵军,并未立刻进攻,而是稳扎稳打吞下了江北的淮南和庐江两郡。开始修筑工事。
“新营的旱厕修建太慢!让人再催催,拖不得。”姜达并未呆在帐中,一步不停在营地巡察。
这次大军南下,重视的可不止是粮道和水军,更有防疫!南地本就多瘴疠,加之江东大水刚过,指不定还有瘟疫。因此光是太医院就派了五百多人,由姜达亲自坐镇中军。这等大国医在侧,谁敢不听指挥?哪怕是军中茅厕,都要按照规章修建。
然而饶是如此,姜达还是整日绷紧心神。二三十万人啊,赶上一座大城的丁口了。这么多人来到南地,光是水土不服就要出大问题。吃喝拉撒样样都要操心,更要防备疫病。手下医生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