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全章大修)(2 / 4)
老爷子实则刚从边境回来,方远是在边境,却不是驻防,他在军区医院已经躺了二十天了。
身上五处枪伤,两处伤及脏腑,那样重的伤,战地医疗又简陋,如不是顽强的求生意志支撑着,根本等不到送往最近的军区医院。
他撑过来了,失去意识前手上捏着的就是这么一封信,信里,大半篇幅都是对王巧珍的安排,拿到战地医生转交的这一封信,老爷子哪里还不知道支撑着他的意志是什么。
人救了回来,只是大多时候都在昏迷状态,老爷子捏了捏手中的信叹气,这些安排,他只愿永远都用不上。
王巧珍从方家离开去了一趟B大,跟沈瑶打听沈刚的动向,沈瑶也知道她关心的该是方远,也不瞒她,沈刚确实还没回来。
王巧珍到这时一颗心才算是落了下来,驻防是真,那方远平安也是真,方老爷子没有骗她。
与此同时,贺时的工作也碰到了极大的难题,就这一天,T县又有两个回城知青因为就业问题无法解决,自杀了。
这样的问题,不止是T县,整个北京,乃至整个华国各个城市和县城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全国千万青年,满腔热血支持农村建设,却被困在穷困的农村数年甚至十数年回乡无望。
集体卧轨、血书跪求,知青的怨早已经升腾到极致,离乡十载,可等回到了家乡,城市里早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
贺时能理解,也同情知青的处境,不能解决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只是引导和加强管理根本没用,一连几天,他满县城转悠,这天回到家里就扎进了书房写报告。
十点多,沈瑶给他做了宵夜送进去,见贺时正写着的那一页是提议由工业局工业公司抽出力量创办大集体企业,提议放开个人服务业的口子,多管齐下解决返城知识青年就业问题。
她放下宵夜,没有劝他早点休息,因为知道他就算回了房里也睡不着,只是劝道:“先吃点东西垫一垫再写吧。”
贺时点了点头,让沈瑶先回去歇下,别等着他,沈瑶也没再打扰他,出了书房帮着把门带上了。
贺时的报告递交了上去,接着几天市里开了几天的讨论会,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但反对的保守派更多。
事情一时没能有个定论,只是他没想到,这一份报告会辗转到了高层手中。
就业问题,不止T县,也不止北京,这是整个华国都要面对的问题,高层也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