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5)
整年的收入还要多两倍。这个工厂的意义不止是解决了水果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财富。”
祝山心里微不可见地叹气,难怪省委的同志同意建厂。经济是卡咽喉的要事。
“不止我们村,整个清溪县的水果销路面临同样的困难。明年我们会面向整个清溪县收购果汁。另外我们的工厂虽然属于村里集体所有,国有成分仍旧占大头,政府给我们拨的生产设备和资金作为原始股份。”
苏叶最后点出的这句话,彻底打消了他们的念头。
果汁厂里有51%的股份归为国家,是为了扯面“国有”的大旗。虽然把大部分利润拱手送给了政府,这年头光明正大盖工厂还是太冒险了。不过他们也没有吃亏,碰到困难就找领导。
果汁厂盖成后村里的人成天想着到厂子里上工,连带着种水果的积极性也空前地大涨。马支书曾经打趣地过去每年收水果都是累活,又累又不值当,大伙能推就推,收个橙子能收半个月。现在大伙明白水果能挣钱,天不亮就去摘果了。
祝山旁边的一位同志听了质疑地问,“听苏同志一番话,你们村对于发财致富这条路子研究挺深入。不过……你们村大部分劳动力都投入了这些副业,以后能保证粮食生产和研究?”
粮食生产才是农民的首要任务,是国家的立足根本,每个村子都像他们这么搞恐怕国家粮仓危矣!
苏叶心想:死贫道不死道友,明明个个听得都挺满意的,抛出来的话却一个比一个坑。相比之下张英领导真是十分善良可爱了。
敢情上沟村的成绩算不到这群经委同志头上,真不用他们怜惜呀!这真是亲爹和后爹的区别。
不过她面上仍是笑眯眯地回答:“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村当初在探索这条路子时耗费了很多力气,才能确保稳定粮食的生产、幸不辱命完成国家交予的指标。
首先,我们村实现了机械化,它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原本十亩田需要15个壮劳力,实现了机械化后一个人可以管十亩田。
其次,省里给予我们的政策极大地鼓励了生产积极性,只要交够国家的粮食,剩余的都是我们自己。为了多分粮食,农民就会自发地多干活。”
“第三,我们村有一套严格的工资分红制度,实行‘计件制’的工分评定制度,把任务分成最小的单位,多劳多分,它把原本需要三五个劳动力完成的工作量,缩减成用一个劳动力完成。避免滋生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