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1 / 5)
史书日常:
姬洛在大周的史书中是一个开疆扩土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对外手腕强硬,一贯主张武力解决前来侵犯的外敌, 在为帝的年代武将得到了绝对的重用。当然他之所以有底气这么做,和那个替他有搂银子的万安侯脱不了关系。
据后世史书记载,武帝在位二十三年中, 御驾亲征九次, 大周对外用兵次数更是达二十几次,可谓铁骑所到之处, 疆域之外人人心惊。
当然,武帝对外表现强硬,对内他则励精图治, 朝堂上的权利集中在手,他英明睿智。向来不喜溜须拍马者, 喜欢干实事者。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 大周在他的手上政治清明, 后人称其为武帝。
大周史书上, 与武帝功劳相伴的还有一个人的名字, 那就是万安侯韩司恩。韩侯爷在武帝当政期间共抄贪官污吏的家二十余次, 黄金白银之物充盈了整个大周的国库。
不但为武帝扩大大周的版图提供了绝对的军饷和粮草支撑, 而且每年天灾人祸修缮宫廷什么的, 大周从来没有为此愁过银子。
如果说武帝的铁骑让他国心底犯怵, 那万安侯所到之处,大周人人自危。对万安侯这个人,当时的在朝臣子颇为一言难尽。想要说他心术不正, 玩弄权术,他从来没有抄错人,那些被他拿下的人,基本上家里埋藏的赃银都能用百万两计算的。
若说他贪赃枉法,他每次抄完家,银两上交后,他人立马就消失,皇帝的赏赐都堆积在大周的户部,积累下来很是醒目,就等着他来领取,贪污这两个字和万安侯是扯不上边的。
若说他蛊惑皇帝恋念权位,人家根本就很少上朝,更不用说和皇帝私下求见皇帝了。
万安侯不给朝臣脸面,朝臣闻万安侯韩司恩色变倒是真的。
万安侯于武帝十八年病逝京外,其妻白书书信武帝,万安侯尸身不归于京,不葬于王侯之地。武帝闻之,朝堂震惊,后为万安侯亲立衣冠冢,武帝亲临抚棺痛哭。
至于万安侯最终葬于何处,其妻白书在何处,无人而知。
后世史书对武帝的评价是英主,对万安侯则很难下笔,最终史官文青秋给他了他这么一个评价,万安侯韩司恩,年幼为韩国公府不喜,多病体弱,面容姣好,世间美男,其人嫉恶如仇,所到之所,贪官污吏无所遁形,国库因此丰裕,四海欢呼。
其性格乖戾,脾气古怪,亲朋好友犯罪,同等刑罚绝不留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