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19 / 21)
则是最后一个进去见他的。”
“呵,姓纪的你还是不懂他啊,他最后一个见的必然不会是唐景则。”
老翁听了这话,沉默许久,长叹颔首:“是啊,必然是周太师!”
两人相视一笑。
“不赌了不赌了,还能跑去问那个恶阎罗么!”
盛京城外,流淇小院。
新帝登基,群臣忙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安闲下来。
原本流淇小院只有五进大小,但自王溱官居一品后,他便找来工匠,把流淇小院又重新整饬一番。如今花园中,有一片极大的池塘。不及皇宫中的太液池,却也够人信舟飘散,随波逐流。
唐慎躺在这小小的木船上,身旁是并肩躺着的王溱。
如今进了五月,正是蛙声满池,草长莺飞之际。
漫天星色落入水中,静谧美极。
唐慎忍不住念诵道:“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啊!”
王溱一听,侧过身看他,道:“星美,诗美,人更美。小师弟总是频出妙句。”
唐慎反问:“你还听过我什么妙句?哦,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王溱目光一闪,作感叹状:“当真是妙句!”
唐慎起了逗弄他的心思:“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王溱继续夸赞:“绝妙!”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王溱点点头:“妙极!”
唐慎哈哈一笑:“你就不觉得我简直是个天才么!”
王溱故作惊愕:“觉得啊,何时不曾觉得了。如若不是天才,如何能在十三岁便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
唐慎的笑容僵在脸上,他慢慢侧过身去。
王溱哈哈一笑,从背后抱住他,将他拥入怀中。他将下颚搁在唐慎的肩上,低声说道:“我还记得那日,是个午后。我从户部来到先生府上,先生气急败坏,拿着一封信对我说‘梁博文当真嚣张极了,他不过是收了个学生,竟日日写信来炫耀’。我问他梁大人又如何炫耀了?”
“先生说,‘那个十三岁的小孩童对梁博文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生觉得,这话怎么可能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随口说出来的,便决议要查明清楚。可他翻遍古籍,没找到这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