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6 / 8)
也不迟。”
“你这就是诡辩了,我是大哥,又不是你爹,二者全然没有关系。”卓思衡虽是辩解,却还是笑着在说话。
佟师沛就没怕过这位大哥,只道:“那你一直纠缠生不生孩子的问题,正经事难道我就不说了么?”
他说完也不等让,自己坐到卓思衡身边道,“大哥让我去问苏府尹关于考课磨勘法中外任资历一事的建议,苏府尹听完也是深思熟虑几日后才又叫我去转达,他说,这其中涉及一件很重要的事,要知道咱们边境还有几个羁縻地,因临近番邦夷汉杂居,需要处理的政务也更是复杂和难手,这些地方的官吏十分辛苦,怎比得上江南鱼米之乡那些地方的官吏如何舒适自在?可如果外放到羁縻地和江南府周边回京却是一个待遇统一要求,那恐怕会有人心的浮动所致的麻烦。”
说了这样一大段话,佟师沛接过卓思衡递来的茶一饮而尽,又道:“还有一个问题,苏府尹觉得,那中京府郊的官吏可一直都是同地方官一样待遇的,在这里任职又算不算外放?想在考课磨勘法里弄这个,他是支持的,总不好官吏任免总是按着些‘不成文的规矩’办事,如今有律可依,对百姓和官吏都并非坏处,只是这一碗水怎么端平,还得你费心。”
卓思衡让佟师沛去问苏谷梁的意思,是因为苏谷梁不愿意在朝堂上对这些有争议的事情发表任何个人意见。
此人实乃中京府成精的老狐狸一只,油滑得很,如果是私下问,他必然就愿意给出一些值得推敲的意见来,毕竟他和顾大学士是朝中资历最老的官吏,单凭他们见得官场浮沉多年,这些人事任免上的事情也该咨询他们的意见。反正这个考课磨勘法也影响不到苏府尹,他手里今后还能分到几个优秀的接受过外任历练的属下,可谓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卓思衡听罢感慨,这一问确实是有意义的,他也考虑过会因外任地域造成人心不满,但苏谷梁提出的问题更为直接:在人事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法度的公平性?
这是资深官吏给他提出的问题。
“不过苏大人确实觉得这个办法很好,省得好些人往咱们中京府府衙塞些不三不四的家伙来,还得给他们收拾残局。”佟师沛的话也不知道是他的抱怨还是苏府尹的,“对了大哥,你也给我挑个合适的地方去外放吧!”
这句话令沉思中的卓思衡是一惊。
“你为什么要去外放?你从中京府出来便去到六部做尚书都是绰绰有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