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应天府的秀英夫人(10 / 13)
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让李贞派人送信。
然后朱元璋叫醒儿子吃早餐,吃完之后抱着再次倒头就睡的儿子一同补觉。
这是他推行井田制之后,睡的第一个无梦的觉。
应天府,马氏拆开信,开口不是拉家常,也不是说正事。
朱元璋在信的开头说,儿子曾经问过他,大帅夫人叫什么名字,是叫马翠花还是马秀英,他觉得“马秀英”这个名字很好,问马氏如何。
马氏愣了一会儿,心头一暖。
大部分女子小时候都只有一个乳名,比如丫头,妞妞,某姐之类。马氏也一样。
一般女子及笄时,有文化且宠女儿的父亲,会给女子取字。那字,就是女子可以用在外人面前的新的名字。
若父亲没有赐字,女子就会在新婚后,由丈夫取字。
这就是“待字闺中”的意思。
马氏亲生父亲去世得早,郭子兴虽养大了她但她毕竟不是亲女,朱元璋又是个粗人。所以马氏到现在都只有一个乳名,并没有字。
马氏先长叹了一声,然后笑道:“以后,我就是马秀英了。”
马秀英摸了摸肚子,怅然道:“生了标儿这样的孩子,我祖祖辈辈真是积攒了太多太多福气。为了标儿,我一定得做更多的善事。”
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就算事情很重要,马秀英也不会累着自己。
她一边看陈标和朱元璋为她查缺补漏的计划,一边逐步着手安排一切。
很快,应天陈家的茶馆酒楼戏台子中都换了新剧目新故事,朗朗上口的童谣也在民间开始流传。
有田分,吃得饱;有田分,穿得好。
阿娘有田种,儿女长得好;阿姐有田种,未来嫁得好。
没什么文采的童谣,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无论哪个玩耍的孩子都能唱上一两句。
茶楼里的评书先生们开始说起了一些诗人诗词中的故事。
比如最著名的《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他们又说起了宋史。宋朝国库充裕,江南万里沃土,老百姓却无立足之地。
那地呢?都是豪强世族富商们的。
朱大帅要给咱们老百姓分田了。而且每三十年,都会再分一次。
有钱的人,可以买别人那三十年的使用权,对普通人来说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