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爹你学学大帅的字(10 / 12)
教而诛,最初来自《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其含义就是字面意思,并不深奥。
《荀子》将其引申,论述了“不教而诛”“教而不诛”“诛而不赏”“诛赏而不类”会导致的后果。
简单来说,这四个行为,都会导致社会风气得不到好转。
老祖宗在书中写得很明白的道理,但陈标读到过,却不认为自己能做到。
现代的那个“陈标”和同时代许多网络上的键盘侠一样,遇到任何犯错的人,都是眼睛一闭,“统统死刑”。
这并不是代表他真的认为“统统死刑”正确,只是自己不掌握处罚的权力,也不承担处罚的后果,所以就随便口嗨“爽”就完事。
到了这个时代后,陈标也下意识地不去接触历史中可能有恶名的人。哪怕现在他们还没有传出恶名。
但现在,陈标要当这些人的老师了。
陈标想起还在扬州的叶铮先生。圣贤书中确实有很多有用的大道理,但能践行这些大道理的人,或许都是圣人。
他陈标不是。
但他明白,老师的偏见可能会毁了学生的一生。即使他只是一个教导启蒙的小孩子,他的态度也可能会影响这些学生。
陈标曾经遇到过坏老师,也遇到过好老师。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却也不想成为一个会让人走上歪路的坏老师。
这个时代和现代社会不同,将二代们将来能造成的危害太大了。而这些在陈标看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不足以让他们蹲哪怕一天监狱。
比如欺良霸善、抢占民田之类的事,在这个时代别说将二代们,就是一个普通小地主都能随便做,区别只是他们欺负的人的地位高低而已。
陈标幽幽叹了一口气:“我有点明白叶先生为何要收蓝玉为徒了。”
以蓝玉的地位,无论他将来是否有机会立下军功,他都是勋贵中的一员。叶先生这是教好一个人,拯救千百个无辜的百姓呢。
不在蓝玉还没完全歪掉之前教好蓝玉,等朱元璋忍无可忍杀蓝玉满门?这漫长的等待时间中,被蓝玉欺辱的人何其无辜?
“希望我的学生们不要给我惹麻烦。”陈标合上书,幽幽道,“我陈家是淮西将领的头头之一,我可不怕你们。”
陈标已经给朱元璋写信,问朱元璋要了一根戒尺。
有了那根戒尺,他如果想揍谁,直接就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