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7 / 9)
再看一看过去,或者说是简单地回忆回忆,而是为了提供相关资料给节目组,让他们拍纪录片的时候搭建场景来用。
或许,还可以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再看到过去生活的小小一角。
相册找出来放到房间里,第二天阮溪拿给助手,让助手递去了节目组那边。
因为都是些乡下的小土房子,搭建起来比较简单,也耗费不了多少资金。节目组那边搭建的也很快,主要就复原了三处——裁缝铺、阮家的老房子、吊脚楼。
复原好的那一天阮溪过去看了一下,站在裁缝铺前,看着院子大门外写着字的木板,她有一瞬间恍了神,感觉好像一推开门,院子里便会坐着老裁缝。
当然她推开门,里面没有老裁缝,也没有大咪,但有仿真的葡萄架和摇椅。
房子是假的,里面所有的东西也都是假的,都是对着照片仿造出来的,唯有一件东西是真的,是她和老裁缝用过的——在正屋中间摆着的那台旧缝纫机。
因为纪录片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所以节目组希望阮溪出演一下片子里的自己。倒不需要演什么,也没有台词,就是需要一些场景,让内容显得更真实丰富一些。
阮溪觉得自己已经演不了十四岁了,哪怕就是坐着不动。
想了想,她跟节目组商量下来,让可可来演。
确定好以后,她给可可量体裁布做衣裳。
自从离开凤鸣山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做过那些年那些款式的衣裳了。
那两年在凤鸣山,她自己穿这样的衣裳,也给村子里的人做这样的衣裳。
来到城里以后,做了二十多年各种各样的设计,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会拿起剪刀皮尺和划粉,简简单单地给人量体,简简单单地剪裁,简简单单地缝合布料。
阮溪给可可做了衣服和裤子,都是当年她自己穿过的花色和款式,阮翠芝则亲手糊鞋帮、纳鞋底,给可可做了一双当时她们穿过的方口布鞋。
衣服和鞋子做好后,阮溪带着可可去参加拍摄。
这一天家里人没什么事,也都跟着过来看。
阮溪带着可可先去换上衣服和鞋子,然后带她去扎头发。
对着镜子给可可编辫子的时候,阮溪笑着说:“这样打扮起来,更像了。”
可可乖乖坐着不动,从镜子里看着阮溪问:“您十四岁的时候就是这样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