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7 / 8)
谢迁这个当老师的瞧着也觉有趣,配合着走了个过场,师生名分算是定了下来。
文哥儿跟着他爹娘在谢家蹭饭,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在他的师祖母邹氏旁边,发挥他明朝吃播一哥的功能给他新鲜出炉的师祖母当陪吃。
文哥儿在看到自己座次的一瞬间,感觉自己突然明白了什么。
很明显,他老师不是相中了他聪明绝顶的脑袋瓜子,而是想要光明正大请他过来做吃播!
意识到这一点,文哥儿心里头那点莫名的忐忑终于消失了。
本来就该这样的,古代神童多得是,哪有见几次面就相中个一岁孩子当学生的道理?
古来就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和“伤仲永”的说法,可见小时候聪慧过人的人,长大后未必就会多有出息,想提前投资也不会提前这么早的。
文哥儿心里有了底,登时不再发愁,开开心心地在谢豆的热心介绍下认了一圈人。
自家人坐一起吃饭,人口不算复杂,文哥儿没见过的也就是师母徐氏、谢豆长兄、谢豆长姐。
至于谢豆妹妹,年纪还小,且刚喝过奶处于昏昏欲睡状态,只抱出来露了个脸就被抱回去睡觉了。
谢家祖父与谢豆叔父、二哥他们都还在余姚老家,一时半会还见不着。
这么简单的人口构成,文哥儿一下子就记住了,欢快地坐在邹氏旁边等着干饭。
为了照顾家中老小,先端上桌的是一碗馎饦,乃是谢家厨子钻研唐宋古法做出来的面食。
今儿还算是节庆,因而做的是应节的红丝馎饦,煮出来的馎饦隐隐透着些许绯红,非常应景。
别看端出来的就是一碗薄薄的面片,实际上它上桌前可是经历了不少工序的,光是“红丝”的那么一点红,背后就有许许多多新鲜生虾付出了它们的虾仁!
而且这虾仁还不是整个儿包进面片里的,而是研磨取汁,拿研取出来的清汁和面。
这么一通折腾,才算是让面出锅时跟熟虾一样通体泛红。
等这红丝馎饦煮熟后再浇上精心熬制的汤汁,馎饦又鲜又滑,吃着还有点虾仁独特的甘甜。
文哥儿还是头一次吃到这种红丝馎饦,只觉汤汁鲜美得很,面条也鲜美得很,有时候他都没嚼两下就把整片馎饦吞了下去,热乎乎的感觉便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肚肚里。
怪舒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