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2 / 4)
那当然是一口气生他十几二十个,朝廷给我来养老!至于不能袭爵或封王的孩子以后会怎么样,那就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了,反正他们日子是过舒服了。
也有一些很有责任心的宗室或外戚,当了父母就想为子女谋福利,可着劲地想办法圈地留给自己的儿孙后代,争取让众多儿孙也过上快乐无忧的美好生活。
所以说,宁愿宗室外戚没脑子,也不想他们有这种突如其来的责任心。
毕竟大明适合种东西的土地就这么多,他们一代接一代地圈完了,百姓可就没地了。
朝廷也没税可收了。
这真是老大难问题。
事情可能是从公主朱秀荣以及二皇子朱厚炜赖在京师大学不走开始改变的。
他师兄见两位公主皇子求学几年后学有所成,时不时去找他们皇帝陛下游说几句:陛下你看看你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你这些叔伯兄弟却这么逍遥自在,真是让人痛心啊!
他们的皇帝陛下觉得很有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皇帝陛下不知受谁影响(杨慎怀疑是他师兄干的但没有证据),是个彻头彻尾的考试爱好者,连当初选太子妃(现在的皇后)都要人考试上岗的那种。
皇帝陛下听他师兄提了几次,当即决定让宗室要展开全面的十年义务教育,每年进行年终考核,考试考得好自然是拿一等的钱,考试考不好你还想拿钱,呸!
也不用学什么四书五经,学点文官们瞧不上眼的杂学就好,咱老朱家金木水火土式的起名方式一看就和物理化学特别配对吧!
如果十年义务教育学完以后表现特别突出,那肯定是赶紧来给朝廷干活,他们现在就很缺人,以后如果要大面积架设交通设施以及电网之类的基础设施更是少不了大量理工科专业人才。总不能等到要用的时候才着手培养吧?
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得给这些宗室外戚花钱,那还不如看能不能拉拔出几个能用的。
经过他师兄一通忽悠,大明的宗室外戚子弟全都被迫参加朝廷给他们安排的十年义务教育。
文官那边见不需要拨给宗室外戚更多的钱,只是进行内部微调(考得好多给钱考不好没有钱),且也不是让他们入朝为官担任什么要紧职务,不算有违祖训(太/祖都不晓得有京师大学这样的异端),所以很快同意了这一决定。
这有啥不同意的?又不是他们要考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