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1 / 12)
“我想拍一些……小众职业,或者说是,小众专业。”朱旭芳导演这想法才生出来,愈演愈烈。
这几年来的编剧,越来越想创新,他看过的职场剧也挺多,可有时候只要认真地看,都能看出这些剧本里或多或少的疏漏。
偶尔他上网取材,想另辟蹊径的时候,也时常发现,大部分小众专业的问答下头,连个回答的都没有,这甚至影响了当年他给儿子报专业的选择。
“当年我给我孩子报专业的时候,我发觉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我发现出现在志愿上的有很多专业,就连我上网搜索了,我都看不懂这些专业是在讲什么,可后来深入了解了,却又发现这些专业其实未必那么糟糕。”
朱导说到这,情绪也投注进去了,他当年犹豫到了最后,给孩子报名的,是万金油的工商管理专业——当然,这也有分数影响的原因在内。
后来孩子上了大学后,他陆陆续续从侧面了解到当年由于他的一知半解被放弃的专业,其实在国内还挺有市场。
“比如林总,你知道有个专业叫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吗?还有爆破专业……有些省份,还有专门针对他们省内的特有专业,比如省份内有茶园的,就有茶学专业;还有像是佛学院,这样的学院,普通人甚至都搞不懂他们在学什么。”
林濛听着觉得这选材确实有趣,可对纪录片市场不够了解的她有些犹豫,这会不会是个赚钱的项目。
毕竟如果是她,好像也不会介意去看看这个纪录片。
不过没事,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林濛想了想,开始打补丁:“那我希望你拍摄得更深入一点,你挑选出可以用来对比的专业,冷门但好就业、国家需要学生投身的为一种;冷门但这几年来渐渐要被淘汰,其实已经未必需要坚持的专业是一种。”
“一定要注意,大热专业,我们全都不关注,我们只关注真正的冷门专业。”林濛补充,“毕竟那些热门专业,未来的发展、教学的内容大家也都了解了。”
大众专业,绝对不能考虑,毕竟就读的人多,人没准就有兴趣看一眼。
朱旭芳点了点头,他听懂了林濛的意思。
就是只要小众,这点可以,国内这么大,小众专业实在太多了——当然,有的专业未必小众,甚至在调剂后还有不少学生,可在外人看来,可以说是这辈子都没听说过这个专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