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岁月如刀(4 / 5)
的人)呈上了一道奏疏。
并非他自己的奏疏,而是代为呈奏。
是武承嗣状告崔族遗孀卢氏!
说起来,在宅中苦思冥想如何讨好皇帝姑妈的武承嗣,在‘偶然’探听到卢家此事时,真如天上掉下来个金元宝一样,当晚觉也不睡了,直接写成奏疏!
只可惜他如今还是白身,自己无法上朝,只好走流程,请御史台代呈。
而圣神皇帝接下来的做法,也让武承嗣坚信自己做的没错——
皇帝给了他个金吾卫内的官职,让他去调查此事。
武承嗣大为振奋:果然这条路没错,讨好到了皇帝姑妈!
而武承嗣此人,为了自己出头,自然是不遗余力的。他当即以卢氏为中心点,开始顺藤摸瓜,去搜罗往日与卢氏走的近的世家。
以为自己只负责在暗处煽风点火,站干岸看笑话的世家,忽然发现,一转头火烧到自己来了!
**
武承嗣如同脱缰的鬣狗一样开始到处搜罗世家罪证,对姜握自然没什么影响。
武承嗣比武三思聪明的一点在于,他更会看皇帝的脸色。
所以不但没想过跟‘大司徒联姻’这种攀附事,反而在欲拜访姜府而吃了闭门羹后,就非常识趣再也不来了。
而因卢氏之事牵扯到狄仁杰,于是在六月初的夏夜,姜握与崔朝在院中树下闲坐之时,不免提到了当年初见狄仁杰的情形。
姜握道:“那日我坐在屏风后,听着狄怀英的声音,忽然想到初次见他的时候……”
她捧着茶杯,徐徐道:“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啊。”
真快。
而曜初,也已然到了她当年的年纪。
崔朝亦想起了旧事。
那时候,他们还住在长安城的延康坊——那是先帝把从前魏王李泰的超规格宅院直接没收,拆成了五套房舍,分给了他看重的臣子。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先帝做派。
不只记得宅院之事,崔朝甚至还记得那一天,延康坊中卖的好桂花糕,有女亲卫买了送进来。
他甚至还记得那日,她吃桂花糕的样子。
就这样,过去了三十年吗?
姜握慢慢算道:“那一年,狄怀英是二十四岁。”
狄仁杰比她小六岁,她那一年刚过而立之年。是做了吏部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