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奉亲长安(3 / 6)
后与皇储诸王可用。
因此,这也是圣神皇帝登基以来,第一道册书。
镇国安定公主武曜初,临轩受册命,是为皇储。
是日,大司徒为册封使,授册书于皇储。
**
因册封皇储接连新岁,等终于过完年后,朝堂之上也是人倦力乏。
年初二的休沐日。
蓬莱宫中,帝相二人依旧是在窗前对坐。
不过没有对弈——下棋也是费脑子的,她们是在年节下补王鸣珂的话本放松娱情。
姜握边看边感慨:写话本的文人多用化名,大概是想‘放飞自我’,免得被熟人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后,社死不说还束手束脚。
但王鸣珂显然不在乎这个,就算没了丹青的马甲,她依旧还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姜握有时候不免想到:这些话本要是传于后世,以鸣珂身份之特殊,大概会被人掰开揉碎做阅读理解吧。
想要把她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跟高宗与圣神皇帝两朝的史料做对应。
因此产生个‘青学’研究,都是很正常的。
火盆内发出轻微的爆开声响,这是姜握方才扔到里面的栗子,被烤的裂开的声音。
她取过一枚铜钳,边夹栗子边对皇帝道:“等二月亲耕与亲蚕礼过后,我想回长安看看。”
皇帝翻书的手略微一顿,点头道:“好。”
姜握这个念头,也并非是一日就有的。
她想回去看看陶姑姑。
说起来,还是她把曜初接出宫抚养那一年,陶姑姑也离开了掖庭,与她一并出宫来照看。
毕竟姜握是要上朝的,不可能时时待在家里看着曜初。
还好有陶姑姑,作为宫正司多年的宫正,有她在,姜宅就是铁桶一样的牢稳。
是从什么时候起,她回家不再能见到姑姑了呢?
是了,是洛阳。
先帝晚年,喜东巡东都,常在洛阳一住就是一年多。
从那时候起,陶姑姑就没有再跟她来洛阳神都的姜宅了。
姜握明白:姑姑不想离开长安。
就如同八年前的高宗上元三年,女医薛则,也就是曾经大公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去世后,姑姑曾经对她说的话:“我念想着的人啊,都在那边了。文德皇后、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