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白水煮豆饭(10 / 20)
正衣冠。
虽然朱襄的年龄已经及冠,但庶人不戴冠,冠是士人的标志。
朱襄之前被授予了低等官职的时候,也没有戴冠。
现在他穿上了赵国贵族最喜欢的胡服,戴上了代表士人的头冠,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的背也挺得笔直,向众人作揖告别的姿势十分完美,仿佛是从书中走出来的模范。
“诸位不用相送,我去了。”
朱襄朝众人作揖告别之后,登上了马车。
马车夫扬起马鞭。
“等等!”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匆匆赶来。
朱襄知道赵王不会相送。赵王不来,其他赵国高官也会顾忌赵王,应该不会前来。他没想到,平原君和平阳君居然来了。
赵胜捧出一柄刀华丽的宝剑。
赵豹捧出一块如羊脂的玉玦。
宝剑赠勇士,玉玦赠英雄。
“无论此次出使是否成功,我会尽力保下你的性命。”赵胜承诺。
显然,他也知道赵王试图让朱襄背负自己的过错。
赵胜虽在上党一事上利令智昏,但他确实是一个遵循贵族士子道义精神的人。否则那么多王公贵族都养士,他为何能名列四公子之列?所以他承诺会竭力保护朱襄。
“珍重。”赵豹道。
赵豹是个谨小慎微的人,所以他不会像赵胜那样承诺。但他将贴身的玉玦相送,也象征他暗中的决心。
朱襄嘴唇翕动。
他想,平原君和平阳君已经知道是自己主动请求出使长平了。他们二人应该也知道,自己很清楚赵王的小心思,但仍旧选择奔赴长平。所以他们才会如此感动。
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小心思。
朱襄只在乎在长平的几十万赵人,并不在乎赵王和赵国。如果他的计谋得逞,赵国可能不一定会更好。
朱襄看着两位赵国公子屈尊相送,他还是接下了宝剑和玉玦。
“定不负所托。”朱襄承诺道,再次启程。
在朱襄与粮草的长队再次启程时,廉颇拔出了自己腰间的长剑,敲击着长剑喊道:“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廉颇唱的是《诗经·小雅·出车》。
《出车》描写的是周宣王时期,将军南仲讨伐玁狁的情形,前半截写的是出征,后半截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