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秋社(4 / 5)
前几年,工部水利贪墨严重,先帝便是见他在凤城做了十几年的县令,不仅没有埋怨,每笔账都清清楚楚,没有贪墨一分一毫,前太子和杨贵妃举荐的几个人先帝都没要,直接把人调了过来,空降到了工部,封为侍郎。
为官一年,工部的风气慢慢地被纠正了回来,先帝也颇为满意。
温大爷以此在朝中也结实了一些志同道合之人,新帝登基,同样是位明君,若无意外,再如此努力几年,争取一个开国伯的爵位,也不是不无可能。
偏生出了这样的家丑。
以节俭为名的温侍郎,却吃了原本属于贵妃的神虾,先帝和杨贵妃虽没说什么,但一向敏感的官场,一个眼色,一句神态,便能刮起一场大风。
不仅温大爷在朝中抬不起头,膝下的子女也一样,走到哪儿都会被人暗地里拿眼神打探几眼。
先帝在时,温家的人为避风头,只能足不出户,先帝驾崩,杨贵妃成了太妃,新帝登基后,温家大房的人才松了一口气。
可先帝虽走了,杨家的实力摆在了那儿,没有人愿意去得罪杨家。
起初同温家大房走得近的门户,遇上宴会碍着面子还会派人来送帖子,见温家没脸出来走动,渐渐地连帖子也不送了。
今日倒是稀奇。
杨家竟然主动邀请了。
马背上的人是温家大公子,那马车内应该便是温家两位至今还未许亲的大娘子和三娘子了。
这么说姨娘也来了?
大夫人吴氏被赶回凤城后,温家后宅的事务都是薛姨娘一手操办,薛姨娘没有吴氏的强势,性子虽本分老实,但人也懦弱。
往日在凤城便最怕热闹,如今来了东都,只会更怕。
可吴氏一走,温家后宅总得有个人担着。
温大爷没有休吴氏,也没有再纳妾的打算,这样的场合,温老夫人又走不动,要想小辈们长见识,只能靠薛姨娘。
这头正瞧着,前面温家大公子似是有所察觉,回头瞧了过来,远远冲温殊色点了点头,倒也没刻意停下来等她。
等到了庄子,从马车上下来,温殊色才上前。
来的果然是薛姨娘,领着大娘子温素凝和三娘子温素缨,一下车,望了一眼花花绿绿的人群,瞬间腿都软了,不知道该去哪儿。
薛姨娘的出身也不差,是个秀才家的姑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