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4)
高产的白叠子大力推广种植。
时人御寒基本是当地有什么就往冬衣冬被里塞什么,有时候实在太冷了,连纸张都塞进去试图用这些东西挡住那刮骨的寒风。白叠子也是可以塞进去的一种作物,只不过它产量低、棉籽多,利用率并不高,以至于默默无闻地边缘化了几百年。
这些屯田卫的起步都不轻松,一开始许多乡绅富户都是寸步不让的,失败的次数也多不胜数,不过在看到其他地方的屯田卫建设卓有成效、连带当地人也得了不少好处,便有不少乡绅富户主动请求屯田卫入驻了:这不仅能让本地拥有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还能享受郡守亲口许出的句大实话,这些地匀租佃户种和拿给屯田卫种对他们而言又有什么不同?谁也不是光靠这地里的三瓜两枣过活的,只要他们这边治安好了,交通便利了,他们手头的产业全都能升值,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都是有成效以后的事了。
最开始的工作做起来繁琐而复杂,遇到的阻挠不可胜数,阿晗也是直至到第二个地方当刺史才逐渐得心应手起来,并且时不时整理点经验递送到东宫以及给自己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分享交流。
……众所周知,阿晗的朋友是非常多的,多到光是把名字编纂成册都得分几十卷才能编完的那种。
这就让屯田卫这十数年间在大唐遍地开花。
阿晗主动外调,稳打稳扎地在地方上干了这么多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张九龄等人曾经的主张。
这种行为在士林中是极具感染力的,每到一地都不少在野人才前来投奔,阿晗也基本都把他们安排到了最适合的位置上,算是把前辈们的“遗产”接受了大半。
最初这不过是股极细的、极不起眼的溪流,如今竟不知不觉汇成了浩瀚无边的江河。
新君登基肯定会提拔一批自己人,这条即将汇入大海的江河是会无声无息地融入其中还是会掀起惊涛骇浪?
阿晗本人是挺喜欢当外官的,萧戡也爱待在外面,至少外头没那么多纷纷扰扰,也没那么多狂蜂浪蝶整天邀阿晗出去喝酒。
毕竟阿晗已经是地方上的一把手,一般人等闲是不敢灌阿晗酒的。
回到长安就不一样
了,李白、杜甫他们那些家伙都是毫无边界感的存在,一个两个都是有理由也要喝、没理由也要喝,你不陪我一起喝醉就是没把我当朋友!
要是阿晗只有一两个这样的朋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