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四缺一(5 / 11)
七载,重补孙氏族谱。」
这句话的撰写年代是十九世纪末,距今已有百余年。
其后是一份崭新的族谱,以孙思邈为祖,之间人物多有空白,直到五十代左右才代代清晰。
沈笑笑恍然:“原来这是两份族谱,只是一份被大水泡了,一份是重编的,就是第一份已经成了废纸,分辨不出村民到底是不是孙思邈直系子孙…”
“无所谓。”姜厌说。
的确无所谓,这份重编的族谱已经说明了蚕村供奉药王的原因。
沈欢欢坐在姜厌身边,往后继续翻着重编的族谱,刚才三人看到五十代就停止了,而她们要找的线索在五十二代以后。
三人都凝神看去,族谱上记载的很详细。
第五十二代,孙七载。
孙七载长子,孙戊。
孙七载长孙,孙寒又。
孙七载曾孙,孙百部。
至此,四个主牌位已确定身份,之后的族谱上,详细记载着孙百部的子孙,从时间上推断,这些人应当还活于世。
姜厌身子前倾,把手指放在了“孙百部”三个字上,而后手指缓缓下移,指向了他的儿子“孙尚年”,紧接着,又直线下滑,落在“孙保民”身上。
孙…保民?
沈笑笑眨了眨眼:“王保民?是他吗?”
“嗯,”姜厌回,“王保民叫村长年叔,村长应该就是孙尚年,也就是他父亲。”
说罢,姜厌的手指继续下滑,王保民的下方,一片空白。
族谱的意思很明显,王保民并无子嗣。但按照二壮的说法,王保民明明有个儿子,叫王孙,几个月前死于溺亡。
老一辈习俗,女子不入族谱,男子六岁或十岁就可入,王孙已经上了小学,最起码过了六岁。
那么这个村会是十岁入族谱么。
姜厌看得很细,终于,她指向了一个名字。
孙良佐。
这个名字沈欢欢也有印象,这是程光提到过的,他在溪水边遇到的放纸船的小男孩,七岁,叫“徐良佐”。
所以这个村是六岁就可以进族谱的,只是有的人不能进去,进去的人乱了姓氏。
姜厌忽然有些想笑。
她没再多看,径直把族谱翻到了最后几页,这几页上,记着孙氏族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