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点泥成金(4 / 11)
。
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为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去不掉这个颜色。从科学角度上讲,早期白瓷、青瓷、黑瓷都是一种瓷,都算青瓷。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反之,含铁量减低,减得越干净,颜色就越白。
我们今天使用瓷器时,常会忽视很多心理感受。比如我们赴一个宴会,大家觉得盘子很漂亮,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最重要的感觉还是今天吃什么,对吧?今天是吃鲍鱼大餐、鱼翅大餐,还是农家饭?至于使什么杯盘,不是很重要了。但是这种感受在古代很重要。
我们设想今天人家请你吃饭,桌上的餐具都是黑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捧着黑碗吃饭心里比较沉重。今天偶尔还用黑色餐具,比如你去吃一碗乌冬面,街上日本餐馆里都有,一般都使黑碗,里面盛着白面条,看着很漂亮。但这是偶尔的事。要是你天天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心里就会很沉重,你老想我怎么了,老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对不对?
所以,瓷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摆脱黑暗的过程。首先要让它白起来,一定要变得悦目。这是瓷器最开始的简朴的美学追求。
汉代以后,瓷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刚才说了,东汉就有真正意义的瓷器出现了。陶器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瓷器迅速崛起。
三国两晋时期的瓷器很有意思。过去说书的老说一句话,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代以后,中国是分裂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只有西晋出现过短暂的统一,剩下的时间都是四分五裂。但是,这个时期中国人的文化背景非常丰富。由于国家处于分裂的局面,很多士大夫就很烦社会现实,逃离政治。可以说,中国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人辈出的状态。比如绘画顾恺之、书法王羲之、文学理论刘勰《文心雕龙》、诗歌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歌影响了唐诗,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常像唐诗的韵味。中国的造园艺术在魏晋时期也蓬勃发展,后来的唐、宋、元、明、清,都有造园艺术,都受到魏晋时期的影响。
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恣意豪情,他们强调内心的感受,这跟西汉时期完全不一样。当社会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强调的都是外在的东西。今天也是这样,如今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事物都强调外在。比如我们最简单的要求房屋要大。我的能力能住100平方米,我恨不得要买200平方米。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