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天目变(8 / 16)
的时候,就是清末到民初的时候--突然地位提高,所以全社会都在找这个。瓷器的窑址发现了以后,有大量的残片,残片有挂红的,有不挂红的。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话叫“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家有万贯,有值钧瓷一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那个窑址被哄抢,很多瓷片就被人拿来镶制腰带啊,挂在墙上镶制成钧瓷挂屏。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买的第一件瓷器兼木器就是钧瓷挂屏。每一片上都有红色。我记得我当时把它挂在床头,我天天站在床上在看,就趴在上面看,看那40片。40片,都镶在上头。你想想一片就价值连城了,是吧!40片呢!那么我当时买这个东西的时候,对钧瓷还没有什么很深刻的了解,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好看,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回去慢慢去研究,买回来了。
钧窑挂红,非常漂亮。钧瓷它整个发展的一个脉络大致是由红到蓝这么一个过程,由精致到粗糙这么一个过程。到最后,到元代以后,红就彻底地消失了。所以一个事物,它有它的高峰期,有它的低落期,它有一个规律。当我们知道这个规律的时候,对它很容易做出一个判断。为什么一看你知道什么时候的呢?就是规律找到了。
北方民窑中的定窑系。定窑是有官窑的,我们说了汝、官、哥、钧、定,它是官窑系统,但是民窑也大量使用。白瓷非常容易获得百姓的喜爱。我们今天白瓷你没有感受,你拿一个白瓷并没有感受。有时候你拿一黑碗,你倒有感受--这个碗挺黑的。白碗你没有感受。可是宋代的时候,一个白碗给人感受是不一样的。一开始是贵族使用的。大明宫--唐代的时候--都是皇上使用白瓷,别人使不了。
定窑最著名的东西就是这个孩儿枕。对陶瓷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这个孩儿枕,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台北故宫也有一件。
定窑的白瓷,在北宋的初期已经烧造的技术非常好。有非常高的大瓶,有直径超过五十多公分、六十公分的大碗,尺寸非常大。河北定州塔基出土的,这是北宋早期的。那么我们看它的雕花都是凸雕,把花凸出来。到了北宋中期呢,它就变成阴刻了。我刚才说了,工艺的程度就开始简化。但是你作为外行,有时候你没有分辨出它这个简化的过程,就是它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的这个过程是藏起来的,并不想让你知道,知道了你就不给钱了,对不对?我这是一个凸花的也卖一百块,我是一个暗刻的也卖一百块。那我暗刻了以后,你根本没发现。我偷了多少工你不知道,对不对?你还是买。所以他是不能让你知道的。它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