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青五色(2 / 14)
瓷没有这么漂亮悦目。这个蓝色对任何层次的审美都会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不排斥。有些色泽是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排斥,排斥青花颜色的人几乎没有。
第二,是它发色稳定,成品率高。从工艺上它有所突破,相对容易达到一个高标准。
第三,就是它的质地优良,从内到外,所以它才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正是因为元青花的这些特点,它才确立一个霸主地位。元青花的出现,它一反宋代追求的那种含蓄美,那种自然美。它是奔放的,它强调的是人工美。所以它改变了宋代以来的含蓄的美学观,开辟了陶瓷的新的一条路。
明早期青花是永乐定的调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永乐皇帝的性格。其父朱元璋是曾经考虑过让朱棣就是永乐皇帝当皇帝的,因为他行排老四。长子朱标在朱元璋之前就去世了,经过反复地权衡,朱元璋还是定了长孙来继位,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建文皇帝。这一点使永乐皇帝当时是燕王朱棣很不满意。因为建文皇帝的处事也过于急躁,导致朱棣就谋反了。在建文四年的时候,朱棣就起兵了,最后拿下政权。
永乐统治22年,海内太平,整个国家还是比较安定的。尽管他的手段比较极端,但是整个国家还是比较安定的。他办了很多大事,我们来看看他办了哪些大事。
第一,建故宫。我们今天之所以还有这么辉煌的故宫存在,是因为有永乐皇帝。永乐五年开始建故宫,到永乐十八年建完,用了13年的时间。故宫的皇宫建设是世界最大的皇宫群,用这么短暂的时间能够把它建成确实是一个奇迹。
第二,编纂《永乐大典》。“盛世修典“,这是有讲的。《永乐大典》不是我们一般意义想象的编纂一本书,它是一个倾国家之力,集所有的文人雅士的能力编纂的这样一本大书。《永乐大典》有多少卷呢?有22937卷。我们知道后来《永乐大典》不停地在遗失,被焚毁,但还是保留下来了很多。这是他做的第二件大事。
第三,迁都。他迁都有很多原因了,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永乐怎么想的。但是基本上能够知道他几点。首先他认为在南京继续做这个皇帝不算光彩,毕竟他是动了武的。其次,他因为他是燕王,长期居住在北京,有感情问题。再有一点,当时北边还是元朝残余势力在跟明朝政府抗衡。迁都北京以后,表明明朝的能力和强大。如果当时的政府在南京,北面很容易失守。
第四,组织下西洋。下西洋的目的是非常复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